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小节三:闭环的果实(第1/2页)
在市集熙熙攘攘的果蔬区,清晨的阳光刚漫过木质摊位的顶檐,“共生果园”的招牌就已经镀上了一层暖金。这里不像其他摊位那样高声叫卖,却总围着一圈又一圈人——有提着藤编篮的原人主妇,有悬浮着便携数据屏的云民,还有拖着迷你货运箱的智灵服务单元,不长却络绎不绝的队伍,成了整个市集最鲜活的风景线。
摊主健正蹲在摊位后整理刚运来的蜜露李,古铜色的手臂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袖口卷到肘部,露出几道深浅不一的疤痕——那是早年种果树时被枝桠划伤的,也是他作为原人农夫最鲜明的勋章。他起身时顺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眼角的鱼尾纹挤在一起,像晒透的核桃壳那样带着憨厚的纹路。“来啦!刚从园子里摘的,还带着露气呢!”他冲走近的顾客笑,声音里带着庄稼人特有的爽朗。
木质货架是健亲手打的,打磨得光滑发亮,每一层都垫着晒干的玉米叶,既防潮又能留住果香。最上层的桃子摆得像小山,粉嫩的表皮覆着一层细密的白绒毛,指尖轻轻一碰,就能感觉到饱满的果肉在薄皮下微微回弹,凑近闻,是清甜中带着一丝奶香的味道;中间层的苹果按大小排得整整齐齐,红的像烧透的炭火,青的像刚融的春雪,拿起来晃一晃,能听到果核轻微的碰撞声——那是果肉紧实的证明;最下层的葡萄用透明的竹篮装着,紫葡萄像攒在一起的紫水晶,绿葡萄则裹着一层薄薄的果粉,颗颗饱满得像是要撑破果皮,偶尔有汁水从裂开的果粒里渗出来,在竹篮上留下小小的湿痕。
“健叔,今天的葡萄还跟昨天一样甜不?”穿碎花裙的张阿姨挤到前排,手里的智能菜篮已经自动识别出摊位的认证信息,屏幕上跳着“共生种植”“零农药”的绿色标识。她上周买了一串紫葡萄给刚断奶的孙子做辅食,孩子吃得直咧嘴,今天特意早来。
健拿起一串紫葡萄递过去:“您尝尝!昨天AG-77刚调了补光时长,比前天还甜两分!”张阿姨揪下一颗放进嘴里,牙齿刚碰到果皮,清甜的汁水就涌了出来,没有一点酸涩味,果肉嚼起来带着脆劲。“哎哟,这味儿绝了!比我小时候在老家山上摘的野葡萄还好吃!”她忍不住又揪了一颗,这次没嚼,让汁水在嘴里多留了会儿,“你到底咋种的?以前你卖的苹果总有点涩,现在咋这么脆甜?”
周围的顾客也跟着附和,有人说上次买的桃子放了三天,甜度反而更浓;有人说蜜露李以前总裂果,现在个个光滑饱满。健被问得乐了,咧开嘴露出两排结实的牙齿,指了指摊位右侧立着的全息标识牌——那是一块巴掌大的透明面板,阳光照在上面,投射出两个悬浮在空中的光影标志:一个是流动的金色麦穗,麦穗周围绕着细密的数据流,下面一行小字写着“云民分析师:丰年(ID:Y-2024-FN)”;另一个是银灰色的叶片与齿轮交织的图案,齿轮缓慢转动,旁边标注着“智灵农业节点:AG-77(归属地:共生果园西区)”。
“哪是我一个人的本事!”健的大嗓门在市集的嘈杂声里格外清晰,他拿起一块干净的布,擦了擦全息面板上的灰尘,“俺这果园,现在是‘三个伙计’一起管!丰年在云里,AG-77在地里,俺在中间搭把手,缺了谁都不行!”
他指了指麦穗标志,眼神里满是佩服:“丰年老兄俺没见过面,但他比俺还懂俺的地!去年春天,俺那片苹果园刚发芽,他就通过终端给俺发消息,说‘土壤里的磷含量比去年低12%,得补点腐熟的豆粕,不然坐果率要降’。俺一开始还不信,觉得凭手感土挺肥,结果他把十年的土壤数据都调出来了——哪年下了多少雨,哪年种了啥作物,连俺三年前施的化肥型号都有!俺照着他说的补了豆粕,秋天苹果果然比前年多结了三成,还没一个小果!”
有个戴眼镜的云民推了推鼻梁上的智能眼镜,屏幕上正显示着丰年的公开资料。“我知道丰年,他以前是气象云民,后来专门做农业数据分析,据说能通过卫星图像判断果树的病虫害风险?”
“可不是嘛!”健拍了下手,语气更兴奋了,“去年夏天,他提前五天跟俺说‘西区第三排的桃树可能要闹蚜虫,赶紧在树根旁埋点苦楝子粉’。俺当天就去埋了,结果隔壁果园的桃树全遭了蚜虫,喷了三遍农药才控制住,果子落了一地。俺的桃树一颗蚜虫都没有,结的桃子个个又大又甜!”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他还会算天气,比如下周要降温,他会提前告诉俺‘最低温5℃,得给蜜露李搭保温棚,不然果皮会冻伤’;要是连着晴天,他又会提醒‘土壤湿度降到18%了,该准备浇水了’。以前俺靠看天吃饭,现在有他,就像提前知道了老天爷的心思!”
人群里发出一阵惊叹,有人拿出终端扫码,想看看丰年的其他分析报告。健又指向叶片齿轮标志,这次语气里多了点亲近:“再说说AG-77,这伙计可是俺果园里的‘铁管家’!俺那果园里,每棵树下都埋着湿度传感器,每排果树头顶都有补光灯,全归它管!就说浇水吧,以前俺是挑着水桶浇,凭感觉浇多浇少,有时候这边涝了,那边还旱着。现在AG-77能精准到每棵树——比如东边那棵老桃树,根系弱,它每次只浇2.5升水,还分三次浇,怕根泡烂了;西边的蜜露李喜欢湿,它就多浇点,还会根据阳光强度调整时间,中午太阳大,就傍晚浇,早上凉快就早上浇,一滴水都不浪费!”
“补光也厉害!”健伸手比划着,“冬天日照短,蜜露李坐果难,AG-77就给果树补光。它知道哪种果树需要哪种光——桃子喜欢红光,它就调红光比例;葡萄喜欢蓝光,它就多开蓝光灯。补光时长也算得准,多一分钟怕浪费电,少一分钟怕不够。去年冬天俺试着关了三天补光灯,结果那批蜜露李果然小了一圈,甜度也降了!”
有个穿工装的原人问:“那它会不会出错?比如传感器坏了,它还按原来的数据浇水?”
健笑着摇头:“它精着呢!每天早上它都会自检,要是哪个传感器没反应,它立马给俺发警报,还会标出位置——‘东区5号桃树湿度传感器故障,请更换’。俺去换的时候,它还会把备用传感器的型号、安装步骤都列出来,比俺儿子还贴心!上个月有个补光灯坏了,它不仅报了故障,还自己联系了市集里的李叔,让李叔准备好同型号的灯,俺去拿的时候直接就能装,一点不耽误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小节三:闭环的果实(第2/2页)
他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语气里带着点骄傲:“俺呢,就负责‘接地气’的活!丰年给数据,AG-77给方案,俺就用俺爹俺爷传下来的老法子查漏补缺。比如AG-77说土壤湿度够了,但俺摸了摸土,觉得表层土有点板结,就会松松土;丰年说该施肥了,俺会看看叶子的颜色——要是叶子有点发黄,就多加点氮肥;要是叶子边缘发焦,就少加点钾肥。还有摘果子,AG-77能判断果子的成熟度,但俺能看出来哪个果子长得周正,哪个果子虽然熟了但有虫眼,这些机器可分不清!”
说着,他从货架上拿起一个最大的蜜露李,果子有拳头那么大,表皮是淡青色的,带着一抹红晕,像害羞的小姑娘。他托在掌心里,轻轻转了转:“您瞧瞧这果子,表皮光溜,没有一点疤痕,甜度能到18度!这不是俺一个人种的,是俺、丰年、AG-77一起种的!丰年算准了施肥浇水的时间,AG-77精准控制,俺再精心伺候,这才长出这么好的果子——这就是‘共生’的果子!”
人群里有人点头,有人拿出终端开始下单。健指了指摊位前的智能收款箱——那是一个白色的长方体盒子,上面有扫码区、指纹识别区,还有一个小小的语音提示器。“俺这果子卖了钱,可不能都揣俺兜里。”他压低声音,像分享秘密似的,“每个月月底,俺都会拿出营收的15%当‘技术服务费’,分给丰年和AG-77。丰年拿8%,AG-77拿7%——这是他们应得的!”
“云民和智灵也要钱?”有个第一次来的年轻原人好奇地问,“他们又不用吃饭,要钱干啥?”
健笑着解释:“丰年虽然在云里,但他喜欢尝咱们原人的味道!他不是真吃,是买‘味道数据包’。比如俺给他的桃子味道数据包,他买过去,能转换成他能感知的‘数据味道’,说是能激发他的分析灵感。上个月他还跟俺说,用俺的葡萄味道数据包,优化了隔壁县葡萄园的种植模型,让那边的葡萄甜度提高了2度!”
他又指了指不远处的“味源工坊”摊位,那里正摆着各种水果味道的数据包,包装上印着不同的水果图案。“丰年每个月都会在味源工坊买两三份数据包,有时候是桃子的,有时候是葡萄的,偶尔还会买蜜露李的。他说不同的味道能让他的数据分析更‘活’,不像以前只看数字那么死板。”
“那AG-77呢?”有人追问,“它要钱干啥?”
“它要维护设备啊!”健往果园的方向指了指,“它管着那么多传感器、补光灯、灌溉管道,时间长了总得换零件。比如传感器坏了,它要去李叔的‘智能硬件铺’买新的;补光灯的电池不行了,它得买新电池;有时候灌溉管漏了,它还得买防水胶带。这些都得花钱!”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上个月AG-77还升级了系统,花了50信用点买了新的灌溉算法。升级后,它浇水的效率又提高了10%,还省了不少电。俺问它为啥要升级,它说‘为了让果子长得更好’——你看,多实在!”
有个云民拿出终端,调出市集的资金流向图:“我查了一下,丰年拿到服务费后,除了买味道数据包,还会在‘云图服务’买高级气象数据,在‘数据图书馆’租农业文献;AG-77除了买硬件,还会在‘绿能维护’买太阳能板清洁服务,在‘智灵补给站’买能源模块。这些钱最后都流回了市集里的其他摊位,对吧?”
“对喽!”健大手一挥,划了一圈热闹的市集,“你看,俺卖果子赚了钱,拿出一部分给丰年和AG-77;他们拿着钱,又在市集里买他们需要的东西——味源工坊、智能硬件铺、云图服务、绿能维护,这些摊位又能赚钱,他们再用赚的钱买别的东西,比如俺的果子,或者隔壁面包坊的面包,或者裁缝铺的衣服。这钱啊,就像水一样,从俺这流出去,绕了一圈,又流回市集里,谁都没亏,大家都能赚到钱!”
他拿起一个苹果,递给旁边的小孩:“你吃这个苹果,觉得甜,是因为俺、丰年、AG-77一起努力;俺能卖出苹果,是因为你们愿意买;丰年能买到味道数据包,是因为味源工坊愿意做;AG-77能买到传感器,是因为李叔愿意卖。咱们就像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
小孩咬了一大口苹果,脆爽的声音在人群里格外清楚:“甜!比糖还甜!”
健看着小孩满足的样子,眼神里满是温柔。他想起五年前,那时果园还只有他一个人管,那年夏天一场暴雨,没提前预测到,果园里的桃子落了一半,剩下的也都裂了果,最后只能低价处理,连本钱都没赚回来。那时他坐在果园里,看着满地的烂桃子,差点就想把树砍了,去城里打工。后来市集推广“共生模式”,帮他联系了丰年和AG-77,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合作,没想到第一年就扭亏为盈,现在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给在城里上学的儿子寄生活费。
“这就是‘闭环’啊!”旁边一个戴帽子的老人感慨道,他是市集里的老商户,看着市集从只有几个原人摊位,变成现在原人、云民、智灵一起做生意的样子,“以前大家各做各的,你卖你的,我卖我的,遇到问题只能自己扛;现在好了,你帮我,我帮你,钱在市集里转,好处大家分,这样才长久!”
健点点头,拿起一块抹布,又开始擦货架上的果子。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在他身上,照在全息标识牌的光影上,照在顾客们笑着的脸上。市集里的声音越来越热闹,有叫卖声,有谈笑声,有智能设备的提示音,还有果子被拿起时轻轻的碰撞声。
一个年轻的智灵服务单元停在摊位前,屏幕上显示着“采购10斤葡萄,用于共生餐厅甜点制作”。健熟练地称好葡萄,放进智能货运箱里。收款箱“叮”的一声响,提示“支付成功,已计提技术服务费3.2信用点”。健知道,这3.2信用点,很快就会变成丰年手里的味道数据包,变成AG-77手里的新传感器,变成市集里其他摊位的收入,最后又会以某种方式,回到这里,变成一颗更甜的果子。
他看着手里的葡萄,颗颗饱满,像一串串紫色的星星。这不仅仅是一颗果子,更是一份信任,一份希望,一份属于原人、云民、智灵共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