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李凡站在会议室正中央,背后的屏幕上,是一张巨大的投影图表,数据和趋势线交错着,明亮而冷静。
坐在长桌两侧的高管们表情不一,有人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有人低头快速翻阅手中的资料,也有人脸上挂着些许隐忧。
“各位,”李凡的声音稳重而清晰,他目光扫过众人。
“我们今天讨论的,不是星联的产品创新,也不是短期的市场布局,而是一个更大的问题:知识和科技,正在成为新的社会财富基石。”
他按下遥控器,屏幕切换到另一张图表,展示了全球不同产业的增长趋势。
科技和教育相关领域的占比,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曲线,而传统资源型行业则逐年下降。
“看看这些数据。”李凡指着图表说道。
“在过去,土地、资源和资本,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这些财富定义正在被颠覆。知识和科技正逐渐取代传统的财富载体,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曲云山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叠在胸前,表情有些迟疑:“李总,这话听着没问题,但这个转变需要多长时间?
从产业数据上看,知识和科技的价值确实在增长,但大部分社会阶层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财富认知上。
短期内,要让他们接受这种转变,恐怕没那么容易。”
这话引来几声低声附和。
杨庆华微微点头,接过话头:“是啊,李总,星联的技术和理念一直走在前沿,但这种大范围的观念转变,需要的不只是数据,更需要长时间的社会教育。
短期内,我们很难看到实际的反馈。”
“没错,社会的惯性是最大的障碍。”另一位高管也插话道,“知识和科技的价值需要时间沉淀,想要让全球都接受这种观念,困难重重。”
李凡听着众人的发言,脸上始终保持着淡然的笑意,眼中却多了一丝锐利。他轻轻敲了敲桌面,吸引所有人的注意。
“你们说得都对,观念转变的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顿了一下,语气逐渐变得坚定。
“但我想问问各位,星联过去这些年,哪一步不是在对抗这种惯性?”
他指向屏幕上的另一组数据:“就近来说,从我们推出全球通信网络,到推动人工智能普及,再到星际文明教育体系的建设。
每一个项目开始时,都伴随着质疑和阻力,但最后的结果呢?我们不仅成功了,还改变了行业标准,甚至改变了社会对技术的认知。”
杨庆华皱了皱眉:“李总,这么说确实没错,但那些是实打实的技术落地,这次讨论的却是观念上的转变。社会的认知比技术革新更难以推动。”
“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载体,去引领这个转变。”李凡看向他,语气中多了一分不容置疑的力量。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在《星联科学》上发布这篇论文。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提出观点,还要通过科学数据和实际案例,证明知识和科技的价值。”
“《星联科学》确实是最好的平台。”方东河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思索,“但即便是《星联科学》的权威性,也需要时间,去让这些观念真正渗透到普通人心里。”
“时间,我们有。”李凡轻笑了一声,“但前提是,我们必须先迈出第一步。”
会议室内的气氛渐渐发生了变化,原本的疑虑,开始被李凡的态度所撼动。一些高管低头翻阅文件,似乎在重新思考他的提议。
这时,曲云山忽然开口,语气里多了一丝挑战:“李总,就算我们在期刊上发表了这篇论文,你如何确保它能真正影响到普通人?
学术论文的受众终究有限,而你提到的是一次全球性的观念转变,这之间的鸿沟怎么弥补?”
李凡嘴角扬起一抹笑意,他看向曲云山,平静地说道:“你提到的正是我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星联不仅要发布论文,还会通过各种渠道,让这一理念广泛传播。
无论是社交媒体、视频内容,还是全球巡回讲座,我们都会让更多人听到我们的声音。
在这方面,星语、星视、星闻等平台,都可以很好的帮助到我们。”
他看向所有人,语气铿锵有力:“我们不是单纯在谈学术,而是在塑造未来的财富定义。
这不仅是星联的责任,更是我们的机会——让星联在科技之外,成为思想的引领者。”
会议室内的沉默被这一番话打破,众人开始低声讨论,表情从迟疑转为认真,甚至带着些许期待。
李凡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内心感到一丝满足。
他知道,推动一个观念的转变绝非易事,但正因为难,他才有动力去做。
每一次看似不可能的挑战,都成了星联向前迈进的契机。
“那么,这篇论文的策划和发布,就按这个方向推进。”他最终宣布,语气坚定而果断,“我们不仅要引领科技,还要定义未来。”
李凡回到办公室时,夜色已笼罩了整座城市。
星庭园区的灯光依旧璀璨,象征着这座科技帝国的运转从不停止。
他刚坐下不久,编辑团队等其他部门的负责人,已经陆续到场,手中的文件、数据板、电脑屏幕闪烁着微光,为这场策划会议带来一丝忙碌的气息。
“李总,这是我们根据您会议上提到的方向,初步整理的论文提纲。”《星联科学》的主编刘浩博,将一份文件递到李凡面前,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
“主题围绕知识经济的崛起,以及科技如何改变社会结构。”
李凡翻开文件,眉头微微一挑:“不错,有高度。但我更想看到它贴近生活的部分。
数据是基础,但如果读者无法与现实联系起来,再好的数据也只是冷冰冰的数字。”
刘浩博点头,但眼中隐隐有些犹豫:“李总,这是一篇面向全球的学术论文,通俗化的表达,会不会降低它的权威性?”
还没等李凡回答,苏雅馨插话了:“刘主编,学术严谨性当然重要,但我们得考虑受众。
即便《星联科学》的订阅者,大部分是学术领域的专业人士,但这篇论文的影响力,要覆盖更广的社会阶层,仅靠数据和术语是不够的。”
话音刚落,刘浩博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可是,如果过于通俗化,会不会显得我们在迎合普通市场,反而失去了期刊的专业定位?”
李凡合上文件,轻轻将笔放在桌上,抬头看着两人:“你们都说得有道理,但我们需要一个平衡点。
这篇论文的目标,是引发社会对“知识和科技”作为财富基石的关注,而不仅仅是学术圈的认可。严谨和传播力,必须兼顾。”
“李总,怎么兼顾?”苏雅馨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好奇。
李凡微微一笑,指了指桌上的数据:“从星联多年来的实际案例入手,用最硬核的数据支持我们的观点。
比如人工智能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带来的效率提升;比如‘星链+’如何让偏远地区接入全球网络,缩小数字鸿沟等等案例。
这些具体的例子,可以让普通人理解我们的核心理念,同时保留学术的深度。”
“可是,如何让数据看起来更‘人性化’?”刘浩博皱眉问道。
“人性化的关键,在于场景。”李凡语气坚定。
“不仅要展示数字,还要展示这些数字背后的人。
比如,一个通过星联教育项目学会新技能的普通工人;一个利用AI技术优化农业生产的农场主或普通农民。
这些故事,才是真正有感染力的部分。”
会议室里安静了一瞬,随后苏雅馨的眼睛一亮:“有了这些案例,论文的内容就不仅仅是学术性的讨论,还会更贴近实际生活。”
刘浩博点点头,终于露出一丝认可的表情:“我明白了。
我们可以在论文中,保留核心的学术框架,同时用一些真实的案例和数据图表作为补充,既有权威性,也更容易让人读懂。”
“还有一件事。”李凡环视众人,声音平稳却带着力量。
“我希望这篇论文,不仅仅是一次理论上的讨论,而是一次行动的号召。它必须让人们意识到,知识和科技是每个人都能参与、也必须参与的财富创造过程。”
“行动的号召?”刘浩博重复了一遍,语气中透着一丝疑惑。
“是的。”李凡点头,目光笃定。
“比如,我们可以在论文结尾,附上一些实际可行的行动指南,告诉读者如何在自己的领域中应用这些理念。
无论是企业决策者、教育工作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应该从这篇论文中找到方向。”
刘浩博低头快速记着笔记,随即抬头说道:“明白了,这样可以让论文更具实用性。”
随着方向逐渐明晰,会议进入了具体分工阶段。
技术部门,负责提供数据支持,整理星联过去在知识与科技落地应用中的成果;
市场部门,负责调研公众对知识经济理念的接受度,分析如何更有效地传播;
编辑团队,则需要将这些内容,整合成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的论文。
“各部门需要在一周内提交初稿材料。”李凡最后说道,语气中带着不容拖延的决断力。
“这篇论文,不只是星联的声音,也是推动社会观念转变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尽全力做到最好。”
众人纷纷点头,迅速散会,各自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会议结束后,李凡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着会议上的材料。
他的目光,落在屏幕上一张全球知识经济增长趋势图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要让整个社会转变对财富的认知绝非易事,但他也清楚,这正是星联必须承担的责任。
“如果连我们都不去引领,谁还能做到?”他低声自语,嘴角微微扬起一抹笑意,带着责任感的自信涌上心头。
窗外的灯光如星河璀璨,而此刻的李凡,已然开始为下一步布局谋篇。
星联总部的多功能演播厅灯光璀璨,巨大的电子屏幕占据了整面墙。
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星联科学》即将发布的主打论文标题——“知识与科技:新社会财富的基石”。
一旁的技术团队,正在进行最后的设备调试,几位国际知名学者已经落座,他们将参与李凡主持的一场跨学科线上论坛,拉开全球推广计划的序幕。
李凡站在后台,看着屏幕上熟悉的内容,脑海中浮现出过去几天团队彻夜工作的画面。
他知道,今天这场直播,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活动,而是一次试图推动全球认知转变的重要行动。
“李总,设备一切正常,嘉宾和观众都已经就位。”苏雅馨走过来汇报,语气里带着兴奋和一丝紧张。
“很好。”李凡点了点头,转身整理了一下衣袖,目光平静而坚定。
“记住,今天我们要让观众感受到的,不只是学术探讨,而是一场关于未来的启发。”
演播厅内,直播准时开始。
李凡站在舞台中央,屏幕上投影着全球各地的实时连接点,象征着这场活动覆盖的范围之广。
而就在开播的一瞬间,线上参与人数瞬间突破百万,这也让后台的技术团队目瞪口呆。
“各位观众,感谢你们加入这场讨论。”李凡开场语气平和却带着力量。
“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并不新鲜,却是关系到每个人未来的核心问题——财富的定义正在改变。
知识和科技,不再只是工具,它们已经成为社会进步最重要的驱动力。”
随后,李凡邀请的嘉宾依次发言。
来自麻省理工的学者,详细阐述了知识经济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联合国教育专家,则强调了科技如何改善教育公平性。
接连有九位专家学者,都从各自的领域和专业,给出了他们自己的见解和案例论证。
每位发言者,都用数据和案例支撑观点,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
然而,讨论到中途,屏幕上跳出一条来自观众的提问:“知识和科技的确重要,但这并不改变它们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事实。请问星联的计划,如何确保普通人受益?”
这个问题如同投下一颗石子,在论坛内掀起了小小的波澜。
李凡微微一笑,接过话题:“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知识和科技的本质是开放,而非垄断。
通过我们的平台,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能以低成本,甚至免费的方式,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知识,这也是星联设立‘开放知识共享计划’的初衷。”
他举了一个例子:在非洲某偏远地区,一位年轻的农民,通过星联提供的免费教育平台学习农业知识,成功优化了自己的作物种植,收益翻了三倍。
这一故事通过短片在屏幕上播放,直观而感人,令不少观众心生触动。
“我们的目标,不是让知识成为新的门槛,而是让它成为桥梁。”李凡总结道,语气坚定,“只有让更多人掌握知识,科技的价值才能最大化。”
论坛结束后,相关内容迅速引爆了全球的社交平台,正反两种声音也随之涌现。
支持者认为,星联的愿景,为新时代的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而质疑者则认为,这样的理念过于理想化,难以在复杂的现实中落地。
一位北美经济学教授在推特上评论:“星联的计划是宏伟的,但知识和科技的分配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类似的声音并不少,但更多的企业和学术机构开始表达支持。
一家欧洲的科技公司,甚至公开宣布加入星联的开放知识共享计划,承诺将部分技术专利,免费开放给教育机构使用。
苏雅馨兴冲冲地将这些信息整理成报告,送到李凡的办公室:“李总,这次的初步反响非常成功!
媒体热度很高,甚至有几个国家的教育部门,也主动联系了我们,想要加入合作。”
李凡放下手中的文件,接过报告翻阅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这是好的开始,但还不够。
真正的转变,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努力。”
苏雅馨点头:“我明白,我们会继续跟进推广计划,争取让这次的理念渗透得更深。”
深夜,李凡站在星联总部顶层的露台上,远处的城市灯火通明,仿佛映照着他心中的愿景。
他知道,推动一场观念革命,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这一次,星联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但这也是他内心笃定的方向。
“知识和科技,不只是人类进步的工具,它们是我们的未来。”他低声自语,目光坚定,“如果我们能用它们重塑社会的基石,就没有走错这条路。”
夜风吹动,灯光如星河般璀璨,而李凡的思绪,却已飞向更遥远的未来。
这场观念革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