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五十二章招攻策决陋营候(第1/2页)
中军帅帐内,炭火燃烧。
李靖端坐主位,由马周、柳亨等陪坐等待。
不多时,脚步声由远及近,左屯卫将军郑智果、马军总管屈突檀越、左一军总管韦千里、右一军总管董康买等将校鱼贯而入,甲叶微响,带进一股寒气。
诸将行礼毕,各自按位次坐定。
李靖环视诸将,从容说道:“兵已至济阴,将渡水,请诸公来,为议攻济阴之法。公等皆有何见,尽请言来。若有良策,我必择而用之。然却有一点,须先言明,此番军议,自可畅所欲言,然计策定后,皆当以军令从事,不得狐疑逡巡,临阵推诿,贻误战机。违者军法处置。”
治军之道,是所谓“三令五申”。“令”即命令,“申”意为表达或说明,合指再三地命令和告诫。军法言之,“不教而诛谓之虐”,但三令五申过后,再违反者,军纪处之,便是明军法了。命令是这样,战术也是这样。决定前可以讨论,定后,即便存疑,也就必须严遵。
柳亨见诸将暂皆无言,轻咳一声,再次开口,仍是刚才的建议,说道:“大将军,下官以为,孟海公尽弃外县,聚兵孤城,其心已怯。我军挟威而来,何妨即遣一使,往城下招降?若能使其不战而降,既全士卒性命,亦显我王仁德。”
屈突檀越等将,比之郑智果,或降将,或资历、战功不够;又按官职来讲,亦是诸将中,郑智果仅次李靖,是此攻济阴的亚将,李靖遂看向他,温谦地问道:“郑将军,你意下如何?”
李靖适才远眺济水对岸的济阴城时,郑智果也在眺望,加上探马此前的探报,对济阴的城防情况,他已大致了解。却其乃悍勇之将,打河北、打窦建德、打河东、打宇文化及,都立下了殊勋,战功赫赫,自是看不上孟海公这等小势力,已自有计较。
闻得李靖询问,他嘴角微撇,带着几分战将惯有的傲气,就说道:“费这劲作甚?招降,孟海公也不一定降。渡水后,不如直接就发起攻势!俺方才观其城头守卒,虽旗帜颇密,守卒不少,然系仓促调集,才刚入城未久,号令不一,阵脚未稳。我军挟新锐之气,正当渡河立营之后,乘其守备未稳,雷霆一击。以我百战之师,克此小城,何难之有?”
柳亨虽是出身高门,比较族望,郑智果平民出身,两人没有可比性,然郑智果却是李善道的爱将,从龙之臣,当下地位却恰好相反。被他一顿抢白,柳亨面皮微红,嗫嚅着不再言语。
帐内一时静默。
马军总管屈突檀越,尽管也是降将,乃系屈突通的族子,跟着屈突通一同降的,素有勇名,於郑智果等将之中,可以说是地位仅次郑智果,李靖移目与他,问道:“将军何意?”
屈突通二三十岁年纪,忖思片刻,拱手答道:“大将军,郑将军所言,兵贵神速,确为至理。然柳记室所言,亦非全无道理。末将愚见,或可两手准备。一面遣使投书,示以兵威,促其归降;一面厉兵秣马,积极战备。若其冥顽不灵,再行攻城,不失道义,更显我师出有名。”
韦千里等将,随之纷纷进言。
李靖细听他们的建议,大抵不出“速攻”与“先招抚”两途。
待诸将言毕,帐内复归寂静。
炭火噼啪轻响。
李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回案上的济阴郡地图,点了点济阴城的位置,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语调沉稳,说道:“郑将军所言甚是。今我等奉大王之令,来取济阴,临行前,大王再三嘱托,‘速战速决,不可迁延’。李密大军旬日可至,济阴之事,迁延一日,则东郡多一分掣肘之忧。而孟海公以两州之地,一两万众,便敢僭号‘宋义王’,足见其之骄横,料非肯轻易俯首之辈。若遣使招降,非仅不能速决,反会使其有隙加固城防,提振士气,於我不利。”
他顿了顿,抬眼看向面露忧色的马周,接着说道,“至於马长史所虑,守卒近万,我军万余,攻坚不易,此虑固在情理之中。然我军乃整备而来,甲械精良,士气正锐;彼之守卒,则多是近日从各县仓促招聚,诚如郑将军言,号令不齐,守备未周。此消彼长,正可击之!”
马周眉头微蹙,仍觉风险不小,说道:“诚如大将军所言,如果城中不降,招降反是给了城中加强城防的机会,可毕竟守卒近万,我军只万余,攻若不能下,如何是好?”
李靖抚须笑道:“宾王勿忧。吾已有计。”
随即,将其谋划细细道出。
诸将、吏凝神静听。
闻罢此计,诸将彼此相顾,乍闻之下,似乎可行,然到底能不能成,却少不了颇有疑虑。
不过,直接进攻合乎了郑智果的心意,他大喜赞成。
一个主将,一个副将,意见统一,则李靖此策便就定下了。
诸将不再有异议,纵有存疑者,亦按下疑虑,齐齐拱手领命。
於是三军休整、饱食过后,傍晚时分,三座浮桥搭起,即全军渡水。
渡水之际,骑先步后,辎重居尾,军容严谨,步履铿锵。李靖立马桥头,目视士卒有序而过。河水拍打桥板的哗哗声与脚步、马蹄声交织,在暮色四合中汇成无形的肃杀洪流。
抵达南岸,大军开至济阴城的南、东两面,择地筑营。——济阴县城西边紧邻济水,可供筑营、攻城的方位只有其余三面,城北较远,同时亦是围三阙一,故不做筑营,只以游骑巡哨。
天色已暗,工兵、辎重兵、民夫为主,紧急赶工,夯土伐木,修筑营垒。
远远望去,步骑混杂,人影杂乱,一派立足未稳的忙乱景象。
……
济阴南城头。
孟海公裹着厚厚的裘袍,与孟啖鬼、成子路、蒋善合等,凭垛远眺。
汉军筑营的地方在十余里外;离城三四里处,有两个守军的营寨,这时都是紧闭营门。
遥观汉军热火朝天的筑营场景,成子路面带忧色,低声说道:“大王请看,汉军阵列严整,渡水筑营,法度森然,非乌合之众可比。观其营盘虽未成,然气势已足,实乃劲敌。”
孟啖鬼本就对成子路此前劝降耿耿於怀,闻听此言,重重哼了声,斜睨他一眼,转而指着城下远处,对孟海公说道:“阿哥莫听他长他人志气!甚么法度森然,气势已足?阿哥你且观之,汉军当真骄狂,筑营之地,离我城外两营不过十里上下远近,而却连像样的警戒游骑都不多派,竟敢如此托大,分明不将我军放在眼中,何来森然之说?李靖果然庸才,不谙军略!”
带着点惋惜,说道,“只是可惜,可惜!没想到李靖这般不济。不然,就该在济水边设下伏兵,先冲杀他一阵,灭灭他的锐气。白白错过了大好时机!”
他搓着虬髯,望着汉军不怎么设防的筑营状况,又望望黯淡下来的天色,眼前一亮,一拍垛口,说道,“夜色将至,汉军今日必筑营不能成。阿哥,俺有一计,足保大破汉贼!”
……
“大将军,孟海公召集诸县兵力,济水都不守了,全军龟缩济阴县城,明显是畏惧我军。他真的敢今夜出袭么?”汉军中军大帐门口,马周摸着下巴,望着济阴县城,狐疑地说道。
李靖安坐帐中,正就着灯火翻阅案卷,手边一盏温热的茶汤散发着淡淡香气。
他抬起头,温和笑道:“宾王稍安勿躁。孟海公从弟孟啖鬼,我颇闻其名,素以悍勇自负。他见我筑营之际,戒备松懈,而现已暮深,入夜后,我军的营地又一定难以筑成;兼我初次领兵,外无声名,他势必小觑於我,岂肯放过这‘天赐良机’?且坐,静待便是。”
马周见他如此笃定,心下稍安,却仍半信半疑,难以静坐。
渐渐入夜。
汉军在城南、城东都筑了营地,各是两营。四个营地皆没有建成。依照李靖军令,各营停下了修筑,兵士入进简陋构成的营区内,晚饭之后,搭起帐篷休憩。
马周、柳亨等陪着李靖在城东中军营的帐内,紧张地等待。
时间在更漏声中缓慢流逝,帐外寒风呼啸,更添几分焦灼。
两人时或到帐门口,掀起厚重的毛毡门帘,向西边的济阴城方向张望。
寒风灌入,吹得案上灯火摇曳不定。
东城墙上灯火稀疏,除了守卒巡弋的身影,并无丝毫异动。侧耳听之,南城也无动静。
“大将军,”马周放下门帘,回到帐中,愈发疑虑,却见李靖安坐从容,喝着茶汤,看着文书,忍不住再次出声,说道,“快三更了,城内还没动静,孟啖鬼不会出袭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二章招攻策决陋营候(第2/2页)
李靖却依旧从容,笑道:“宾王,且再等等。”
马周到底年轻人,不够沉得住气,坐不住,坐一会儿就起来去帐门口看,来来回回多次。
三更鼓过,城东方向依旧沉寂,南城方向也是静悄悄的。
如果出袭,三更前后是最好的时间段,城中却到此际还是没有动静。马周颇是失望,只怕是李靖判断错了!“大将军。”他说道,“三更已过,城内与城外贼营皆无动静。看来,孟啖鬼并未中计。大将军预先的布置,怕是……”后面的话他没说出口,意思却已明了。
他言下之意,李靖的预判,恐怕要落空了。
话里还得带着一点更深层的担忧。
不仅布置落空,如李靖自言,这是他头次领兵出征,而此谋又是他此战的头一谋,则如果落空,首战便显失算,对其在军中的威望,恐非好事。他深得李善道厚爱,对李善道忠心不二,知道李善道对李靖的重视,并且出任李靖的长史后,李靖不以他年轻、非高门子弟而有轻视,相反很尊重他,以礼相待,他对李靖也很有好感,是以不免便於此时,因此替李靖悬心。
李靖放下手中文书,却仍从容不迫之态,他温声说道:“宾王,不必着急。你且坐下。”转看了眼一旁的柳亨,“长夜漫漫,不如你与记室对弈一局,我来观战,差堪消遣,何如?”
柳亨出自河东柳氏,下围棋是个高手。
从吏便取来棋枰、棋子。
马周无奈,只得强打精神坐下。
两人刚布下几子,帐外陡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很快被亲兵放入,几名斥候冲入帐内,为首一人脸颊冻得通红,眉毛胡须都结着白霜,难掩兴奋,单膝跪地,急声禀道,——话声也被冻得不太利索:“禀大将军!城东!城东有动静!约莫百余人,正从城头缒绳而下!”
“当真?”马周霍然起身,大喜之下,脱口问道,“带队贼将何人?”
话一出口,便知失言。夜色深沉,并且缒城而下,岂会打旗号?
柳亨反应极快,接口说道:“城东而出?城东正对我中军大营。这是奔着大将军来的!胆大包天,必是孟啖鬼无疑!”
李靖抚须而笑,抚掌说道:“奔中军来也好,倒省了擒获他后,再送来中军的麻烦,”
令斥候下去休息,便令召屈突檀越、韦千里。
两将赶到。听了李靖转述的城东贼出的敌情,却他两人等了这半夜,也都已是疑心李靖谋料错了,却见真如李靖所料,登时又惊又喜,摩拳擦掌,齐声叫道:“大将军谋算如神!”
李靖言简意赅,令道:“按先前部署。切记,不论贼首将是否孟啖鬼,务必生擒,不可杀害。”
“末将领命!”二将抱拳应诺,转身掀帘,大步而出,没入帐外凛冽的寒夜。
……
夜风如刀,割在脸上生疼。
百余条黑影,悄无声息地滑下济阴城东的城墙,渡过护城河,在一片枯草丛中聚拢。
几条汉子围拢在一个魁梧身影周围,禀报:“将军,左队齐了!”
“右队齐了!”
这魁梧壮将,正是孟啖鬼。
他一身精甲,外罩黑色斗篷,以掩身形,二话不说,朝东面远处汉营一指,令道:“分头去左、右两营传令:待俺们这边得手,即就杀出,趁乱进斗,擒杀李靖者,赏千金,封侯!”
分出两人前去传令。
孟啖鬼一挥手,带着余下众人,向汉营中军方向潜行。
借着地形、夜色疾行,很快摸近了汉营。一路上,几乎不见巡逻、岗哨。孟啖鬼啐了口,轻蔑地说道:“甚么鸟厮,不知兵略至此!”众人皆精神百倍,就向内继续摸进。
摸进到营区外围,但见营墙不高,有些地方营墙还没合拢,胡乱差了些木栅充数。
向内望去,黑灯瞎火,很少火光,约略可见帐篷连绵,不闻声响,偶有远处传来的马嘶、犬吠。——军中也有狗,有的是将领所养,有的如后世的军犬。
见得此状,孟啖鬼胆气更雄,当先从一个矮木栅豁口处翻过。
百余敢死士紧随而入。
营墙与帐篷区之间,是一大片开阔的空地,系预留的校场、缓冲地带,约数百步远近。
孟啖鬼提刀在手,盯紧前边黑黢黢的帐区,低吼一声:“随俺来!直取中军帐!”
率先向那片帐篷区冲去。
百余人刚冲过大半空地,距离帐区边缘尚有数十步之遥,却不意异变陡生!
“咚咚咚咚!”震耳欲聋的战鼓声毫无征兆地骤然炸响!紧接着,无数火把打起,将这片开阔地照得亮如白昼。刺眼的光亮让孟啖鬼及其部众眼前一花,瞬间陷入混乱!
未等他们反应过来,蹄声如闷雷滚动,早有两队骑兵,从帐篷区的路上中驰出,却未直冲孟啖鬼这百余人,而是分从左右两翼,风驰电掣般掠过,先将他们围住了。火光下,孟啖鬼瞥见,每匹战马的口中都紧紧咬着一根木棍,难怪直到摸至营边,不闻近处有战马嘶鸣。
继又数十骑与数百名手持长槊、刀盾的步卒,蜂拥而出,直奔着他们,呐喊杀来。
“中计了!”孟啖鬼脑中嗡的一声!
措手不及,其众尚不及组阵,就已被杀到的汉骑、步卒冲散。
仓促间,孟啖鬼的亲兵勉强聚拢,试图抵抗。孟啖鬼仗着甲厚刀利,连砍翻两名冲在前面的汉军步卒,但他徒步作战,面对呼啸而至的骑兵,顿显狼狈。
他铠甲精良,又有亲兵护卫,一看就知当是主将,一骑大呼驰至,连杀数个孟啖鬼亲兵,一槊刺来!孟啖鬼举刀格挡,只觉一股巨力,虎口崩裂,横刀脱手,肩胛剧痛,已被槊锋刺透!
这将马势不停,猿臂轻舒,抓住孟啖鬼的束甲丝绦,生生将他从地上提起,横按在了马鞍之前,拽下的他兜鍪,接连数拳,打得他头昏脑涨。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从孟啖鬼夜袭的众孟军敢死士将他被擒,又是遇伏,没了斗志,四散而走。
却已被包围,无处可走,在汉军步骑的围剿下,如同沸汤泼雪,惨叫声中,顷刻间死伤泰半。
孟啖鬼被按在马上,只觉这将力大,挣扎不开,且越是挣扎,这将的拳头越往他头上来打,吃痛不已,听得这将喝问:“贼子何人?”
他既被打得头晕眼黑,复肩胛血流如注,剧痛钻心,只死死咬着牙不答。
另有数骑擒了几个孟兵,拖在马下扯来。
这将问这几个孟兵:“此贼子何人,可是尔等主将!”
这几个孟兵倒也硬气,大骂回答。
这将一槊,刺死一个,再问,余下孟兵不敢骂了,答道:“此我等主将孟啖鬼。”
这将便离开剿杀孟啖鬼余众的战团,带着孟啖鬼入营。
李靖早有军令,营中不得驰马,夜间尤禁,违者斩首。到了帐篷区外,他下了马,赶着孟啖鬼到了中军,进到帐内,大声禀道:“如大将军所料,果是孟啖鬼率贼偷营!擒得在此!”
此这将乃是屈突檀越。
……
孟啖鬼被一脚踹的趴在地上,伤口疼痛,加上这一路推搡,狼狈不堪。
他挣扎着抬起头,恰见一人掩面屈身,似不敢与他照面,急从帐后而出。顾不上看此人,他往主位看去,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坐着,幞头常服,红脸长髯,虽不认识,也知必是李靖了。
确是李靖。
“贼子焉敢偷营,正在大将军料中!”边上一人起身,厉声斥道,旋即转向李靖,建言说道,“大将军,此贼系孟海公从弟,今既擒获,可即杀之,送首级与城中,以示我军之威!”
说话之人,是马周,见孟啖鬼被擒,他心中大石落地。
从入营、到被擒、再到被送到帅帐来见李靖,前后一两刻钟的事,孟啖鬼还处在晕头晕脑的状态,听到这话,又惊又怒,晃了晃脑袋,顶着几个李靖亲兵的按压,奋身欲起,破口大骂:“李靖匹夫!使诈取胜,算甚英雄!有本事放开你阿耶,真刀真枪干一场!你阿耶……”
屈突檀越上前,左右开弓,狠狠抽了他几记耳光,打得孟啖鬼眼前金星乱冒,口鼻鲜血直流,几颗牙齿混着血水喷出,咒骂声戛然而止。
李靖看着被按在地上,吐着血水,兀自撑着脖子,睚眦欲裂、喘着粗气的孟啖鬼,微微一笑,却是一语道出,孟啖鬼闻之,挣扎的动作猛地僵住,愕然之余,疑云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