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恐怖灵异> 九福晋闹和离日常(清穿)> 第 64 章

第 64 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军机处初设,朝堂内外的折子大部分还是要从内阁通过,但西征的相关折子直接绕过内阁送到军机处,这让没被选进军机处的阁臣们十分担忧。
    曹大人等希望李光地这位内阁首辅出面去跟皇上商议此事,内阁乃朝堂之首,这是祖制,祖制不能变。
    李光地笑问:“从哪朝开始有内阁的?内阁乃祖制,是哪朝哪代的祖制?”
    “李大人,您是首辅,您难道就不着急?”曹大人急道。
    李光地还真不着急。最要紧的军机大事有皇上领着军机处的人管了,云南、四川、福建等折子也是直接送到军机处,他这个内阁首辅,每日就看看不太重要的折子,谁弹劾谁,谁又参奏谁了,以及各地送来歌功颂德折子,日子过得十分轻松惬意。
    当初陈廷敬打定主意把差事交给马奇时,应该就是他这般轻松吧。
    李光地端起茶抿了一口,淡淡道:“曹大人,劝你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话放在什么时候都适用。皇上既然选了他信重的臣子,咱们呀,该退就得退。”
    “咱们是旧臣,难道他姚元景就是新臣了?温达就是新臣了?”曹大人忍不住道:“他们又做了什么利国利民的大事?皇上就这般捧着他们?”
    李光地轻笑一声,也没心思跟曹大人争论这些无用之事,他拿起一道折子,哟,衍圣公孔传铎送来的。
    衍圣公就这么闲?隔一日就送一道折子上来,生怕皇上没看到他送来的折子是吧。
    李光地一目十行地看过去,写的全是内圣外王之学,维护儒家正统对天下读书人来说是头一等要紧事,诸如此类种种。
    叫李光地看,维护儒家正统对天下读书人重不重要难说,对孔家来说确实很重要。
    “曹大人,忙不忙,若是不忙,劳烦你去养心殿给皇上送几道奏折。”李光地从柜子里拿出三封折子,都是孔传铎送来的。
    孔家人讨伐菁华大学之事曹大人也知道,他拿起折子翻看后说出了几个字:“不合时宜!”
    为官者跟单纯治学之人还是不一样,为官者考虑的皇上,是朝堂,比读书人更加现实。孔传铎上书的这些,除了能引来读书人追捧,朝堂之上的官员有几个附和他了?
    “唐甄、颜元这两位老先生若是还活着,说不定会亲自跑去孔家门口骂人。”
    李光地笑道:“曹大人说孔家之事时,倒是个明白人,怎么说到自己身上,说到内阁上,曹大人就不明白了?”
    “哼,那怎么能一概而论,内阁事关重大,岂能皇上想如何就如何?军机处撷取内阁的权柄,军机处就是下一个内阁,皇上贬内阁抬军机处又有什么意思。”
    还是有所不同的,军机处皇上想选谁就选谁,选去军机处的臣子没有阁臣名正言顺的身份,一切都需听命于皇上,弃内阁选军机处,皇上手中握有的权力会大许多。
    李光地没有把话说透,曹大人有没有听明白,只有他自己知道。
    曹大人满脸不高兴,拿着孔传铎的折子送去养心殿。()
    雍正瞧见孔传铎的折子,微微皱眉:“拿出去。”
    ?本作者西凉喵提醒您最全的《九福晋闹和离日常(清穿)》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张廷玉捡起桌上的折子递给苏培盛,叫他拿走。
    雍正突然问道:“今年开恩科的日子可定下来了?”
    新皇登基,按例会开恩科。今年本是会试之年,给会试加恩科不合适,于是就定下了秋日给举人试加一场恩科。
    此事张廷玉不知,姚元景道:“这几月内阁事忙,加恩科之事还未定下。”
    “既然还未定下,恩科就定到九月一日吧,到时候你们记得提醒朕,朕亲自给学子出一道题。”
    姚元景和张廷玉连忙称是。
    雍正笑道:“你们不想问问朕要出什么题目?”
    “这……还没开考,不好透露吧。万一泄题,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雍正笑道:“养心殿里只有你们几个,朕相信你们定会保守秘密,不会泄题。”
    姚元景知道皇上真想告诉他们题目,于是都做出愿闻其详的表情。
    “罢了,举试的题目朕不插手,朕只给学子们出一加试题目,这一题答与不答都不影响他们的举人试。题目嘛,就叫:何为大学。”
    “皇上圣明,这个题目出得好。”
    姚元景嘴角露出浅浅的一个笑容,皇上这是支持菁华大学了。
    雍正也挺满意,叫伺候笔墨的翰林把题目记下。
    曹大人从养心殿退出去,背后的衣裳半湿,他苦笑一声,笑自己何苦来哉。胳膊拧不过大腿哦,皇上想如何,那就如何吧。
    终究,这天下是爱新觉罗的天下。
    雍正几乎在所有的兄弟们拥护中上位,新皇登基,边疆未起动荡,朝堂中也没有成气候的反对之人,当今的皇位坐得十分稳当。
    权臣依附皇权,分享权力,这只在当权者弱势时能办到,在雍正这儿,他叫你如何做,你最好乖乖听话。
    张廷玉瞥了眼曹大人仓皇的背影,曹大人以为新皇登基就好拿捏,那他就打错算盘了。
    当今,从当皇子时起,就是个心性坚定之人呐!
    衍圣公孔传铎不知当今所想,他的好几封折子送去京城没有收到皇上批复,以为其中哪里出了问题,叫下人驾马车,他要亲自去京城一趟。
    孔传铎到京城时,唐子归、孔思、墨家大公子等人刚从海参崴回京,正要去瑞亲王府见主子,两拨人马在外城碰到了。
    这不是巧了么。
    孔思认出孔家的马车,气不打一处来,高声讽刺道:“孔家占百姓土地,以民为仆,却对天下百姓没有一点贡献,朝堂给孔家衍圣公的名号,他们竟然还敢觍着脸受了,简直不知廉耻!”
    “谁敢辱骂我孔家!”
    “我,孔思,辱骂你孔家怎么了,难道你们不该被骂?菁华大学造船、种地那是经世致用之学,你等不拥护,反而骂菁华大学不够高尚。你孔家食民之膏脂,却不顾百姓死活,简直虚
    ()伪至极!”
    孔传铎怒道:“无知小儿,孔家乃儒家正统,我孔家存于世对天下学子来说就是恩德,你既然说你也姓孔,瞧你也读过几日书的模样,这点道理都不懂?”
    孔思不屑:“我这支孔是教化百姓,与百姓站在一起的孔,跟你曲阜把百姓踩在脚下的孔可不是同一支孔。”
    “放肆!孔家岂能容你侮辱,本公定要上奏皇上,治你对孔家不敬之罪。”
    “你以为只你会上书?你上书,我也上书,我上书求皇上免去孔家衍圣公的赐封,散了孔庙之奴仆,把孔家私占之田地分给百姓。”
    孔传铎几欲昏倒:“你究竟是谁!”
    孔思站在车辕处居高临下:“我,孔思,衢州之孔!”
    “老爷!”
    孔传铎一个没站稳,扑通从马车上滚下去,伺候的奴仆忙跳下马车救,孔思大笑,对赶车的车夫道:“超过他们,咱们进城!”
    南孔和北孔在城门口一场骂战被许多人瞧见了,上月会试之后还未离开的学子纷纷议论起来,有说南孔是正宗的,也有说曲阜孔家才是衍圣公,才是继承了孔家传承的地方。
    “各位,你们议论偏了吧,南孔和北孔的骂战,争的不是哪家是正宗,而是菁华大学呀。”
    “从古至今,各朝各代书院难以数计,有胆称书院为大学的,这还是开天辟地以来头一遭吧。”
    “衍圣公也没说错,听闻菁华大学教授种地、造船这些技艺,称之为工坊是正理,哪能叫大学呢,朝廷不该因为山长是皇亲贵戚就下旨同意了。”
    “这位仁兄说得在理,国子监都不配称之为大学,一个工坊更不配。”
    “我不赞同这位仁兄的说法,大学这篇文诸兄都会背,我在这儿就不重复了,我只问诸兄一句,思和行,谁更重要?高谈阔论和埋头苦干,哪一条才是富民强国之路?”
    “老童生,老秀才,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一辈子读书不事生产,读这许多书于国于民何用?这等人就算日日念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不是更加可笑吗?”
    “在场的诸位仁兄就算没考上进士,大家也都是举人了,若是不嫌,去谋个小官也使得。大家想一想,若是去了衙门,你会作诗写文,你就会治理一方了吗?”
    “咱们皇上当皇子时就十分体察民情,为百姓多艰叹息,皇上和朝廷下旨让菁华大学成立,这是否意味着,皇上想改一改八股之风气,让天下读书人学经世致用之学,以国为重,以百姓为重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咱们读书,终究是为了有一日能用之于民,用之于国。如此这般,写一篇规矩工整的八股文,和读完一本《齐民要术》谁更重要?”
    “北孔以儒家正统自居,讲究道学、气节、文章,这都是于国于民无用之空谈,不值得天下读书人效仿,北孔也不配称之为圣人之后!”
    “诸兄,空谈误国啊!”
    一番切骨之言让在场众学子低头沉思,有个云南过来的读书
    人木杰问:“那该如何做才好?”
    “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之学,才是正道!”
    这番言论,怎么听来如此熟悉呢,其中一位四川来的,名叫费显的学子试探着问:“这位兄弟,你是否是唐甄老先生的弟子?”
    王闻远是唐甄的女婿,岳父死后他把岳父毕生所著付梓行世,他敬佩岳父为国为民之心,但是,他却不敢当众承认他是岳父的弟子,他觉得自己不配。
    那学子笑道:“我也读过唐甄先生的《潜书》,唐甄先生以民为本的富国富民思想,真是醒人之良药,逆耳之忠言。”
    王闻远拱手道:“惭愧惭愧,我学之不精,每回重读《潜书》,时常为自己愚钝感到懊恼。”
    费显大笑:“王兄,咱们真是同道中人,我读《潜书》也时常有此感。”
    木杰道:“小弟我生在云南,长在云南,倒是没读过两位兄弟说的《潜书》,不过现在知道也不迟,一会儿我就去书铺里买一本。”
    王闻远道:“《潜书》我这里有多的,一会儿木兄弟跟我去我落脚的客栈,我送你一本。”
    “多谢王兄!”
    学子们对南孔北孔之争的议论转到菁华大学配不配称之为大学,又转到了什么才是学子们该尊崇效仿之学。这群学子在文华酒楼里的讨论被围观之人记录下来,随后又被许多人抄写传播,不过一两日,对北孔的批判,对唐甄的尊崇在学子中形成了风潮。
    此情此景,孔传铎突然想起被剥夺了衍圣公爵位后,郁郁而终的父亲,他顿觉不好,必须赶紧见到皇上才行。
    西征噶尔丹残部的大军送回紧急军情,雍正没空闲见孔传铎,等他忙完军务大事后,胤禟亲自送上一封信。
    “四哥你看看。”
    雍正看了眼信封:“南孔的信?”
    “嗯,除了信,您再看看这几日京城里读书人们对北孔、菁华大学和唐甄的议论。”
    雍正放下南孔的信,先看学子们的议论之言,看完后他大笑三声,连说几个好字:“朕正在想该如何改变科举取士的八股风气,没想到思变的学子们居然已经想到如何富民强国了。大清能出唐甄这位老先生,真是大清之福。”
    “张廷玉,写道圣旨,赐唐甄功德碑,允唐甄后人进国子监读书,给两个名额。”
    “皇上,唐甄只有一女,没有儿子承后。”
    雍正觉得有些可惜:“他没有堂兄侄子给他继承香火?”
    “未曾听闻。唐甄老先生故去后,他的著作皆是由唐甄的女婿王闻远结书付印。”张廷玉对唐甄知之甚详。
    “既然如此,两个国子监的读书的名额,就给唐甄女儿家吧。”
    张廷玉写好圣旨,把圣旨交给皇上过目,雍正点头后,苏培盛这才用印。
    雍正拆开南孔的书信,南孔继承人提出夺去孔家衍圣公爵位,以后世上再无衍圣公。
    “南孔之人十分魄力,北孔那边都是些虚头巴脑的草包。”但草包也有草包
    的用处。
    雍正道:“曲阜孔家可打压,但不可夺去爵位,他们多少还能有些用处。”
    “那四哥想如何办?”
    雍正把南孔的书信递给姚元景:“拿去内阁,叫内阁好好讨论讨论。另外,今年新进来的翰林们也别闲着,叫他们针对此事写一篇策论来。”
    “是。”
    雍正想敲打曲阜孔家,想压制八股风气,现在西征的仗刚打起来,他不好在朝堂上大动干戈,但是通过这些手段,也能叫一些聪明人明白他的用意。
    姚元景、张廷玉师兄弟很能领会皇上的意思,他们把皇上有意废掉衍圣公爵位之事搞得声势浩大,从内阁到翰林,从翰林到六部,再到普通学子,所有人都对此事议论纷纷。
    这时候,孔传铎吓得不敢出门,也不敢上书求见皇上,整日只在屋里写诗骂南孔不当人!
    皇上的态度就是风向标,表明自己支持废孔就是投名状,不出三日,废孔的折子就差点摆满了内阁桌案。
    孔传铎大呼孔家要完了之时,雍正在朝议之时,公开道:“诸卿须知,孔圣人和孔家不能一概而论。孔家供奉孔圣人,没有功劳,微许苦劳还是有的。望孔家后人日后日省己身,多思多学,多为民为国考虑。孔家日后若是再与民意,与朝廷背道而驰,再夺衍圣公爵位吧。”
    “皇上圣明!”
    “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穷则思变,四时之变、家国之变,讲究的都是一个合时宜。菁华大学乃朕亲自下旨督建,朕盼天下以菁华大学为楷模,以后大清会有越来越多经世致用之学传播于世。”
    李光地上奏:“皇上,传播经世致用之学自然是好事,但兴办大学也该得朝廷批准。”
    雍正颔首:“如首辅大人所言。”
    朝议上皇上的话传到外面,木杰、费显等学子一听就知,皇上这是敲打孔家呢,但是孔家还有用,就暂且留着吧。
    孔家之事不是重点,重点是皇上后面说的那段话,穷则思变,经世致用之学,以菁华大学为楷模!
    每个词都十分重要啊!
    “费显兄,你说,这菁华大学不就是教造船、种地吗?虽然于国于家确实有用,但皇上称之为楷模,是不是其中有什么咱们不知道的事?”
    唐子归、孔思他们本来要坐蒸汽船到天津港,最后考虑到菁华大学的争议还未解决,怕这时候显出蒸汽船,会把事情搞得越发复杂,所以,最后他们还是坐叶氏商行的普通船到天津港。
    今日,皇上当朝说菁华大学教导的是经世致用之学,是楷模,唐子归他们就不用藏着蒸汽船了,青天白日地开着蒸汽船在天津附近跑来跑去,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的船比别家船厉害。
    这种显眼包操作十分有效,冒烟儿的大船,跑得特别快的大船,还不用船工划桨的大船,各种关于蒸汽船的传言在京城里疯传,当天就有许多看热闹之人跑去天津港。
    王闻远、费显、木杰三人也结伴去天津港。
    “参观菁华大学最新研制的蒸汽船,一两银子可乘船半刻钟,十两银子可带领参观,一百两银子可体验如何开蒸汽船。”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王闻远、费显、木杰三人面面相觑,这新式船允许人参观,不怕泄漏他们的秘密吗?
    “去不去?”
    “去!”
    三人都是好奇心很重的人,手上都不缺钱财,都选了十两银子参观。
    一两银子乘船半刻钟那边排队的人已经绵延五六里了,十两银子参观这边排队的人少一点,只等了两刻钟就轮到他们三个了。
    唐子归手里举着一根细细的木杆,木杆上绑着一个红色的三角旗帜,他领头往里走:“前面就是咱们的货舱,今日没有货可运,都是空的哈。再往前是咱们船员的生活区,桌子板凳都有。大家注意,马上就要到蒸汽船的动力舱了,大家都跟上我……”
     动力舱,之前没听说过这种说法,只略想了想,大概也能明白动力的意思。动力舱没有划船的,只有烧火的伙夫,一个个光着上半身,身上的肌肉绷起,熟练地往炉子里加煤炭。
    炉子四周铺设着管道,费显好奇地凑过去,被唐子归拦住:“你们别靠近管道,小心被烫伤。”
    动力舱只参观了一会儿,唐子归带着游客去甲板,再领着另外一队游客去参观。
    孔思和几个船厂的人在甲板上看热闹,过一会儿就跑去收银子的同仁那边问问,赚多少银子了?
    蒸汽船新奇,加上皇上才刚过菁华大学不久,来参观的人太多了,收银子的人忙不过来,立刻就把孔思等人扣下留下来帮忙。
    孔思去一百两银子那条道帮忙,收银子收得神清气爽,看到孔传铎排队过来,他轻哼一声:“承惠,一百两!”
    孔传铎交完银子,都不愿多看孔思一眼,扭头就往船上走,他倒要看看,菁华大学凭什么配叫皇上夸奖。
    王闻远、费显、木杰三人已经下船,费显怂恿两位兄弟:“咱们也去体验开船?”
    王闻远摇头,太贵了,舍不得。
    木杰想去,手里又不缺银子:“费显,咱们去?”
    “去!”
    两位小兄弟要去体验开船,王闻远一咬牙,也掏了一百两银子上船。
    叶菁菁在府里算账,正在头疼缺钱之事,听孙全说,唐子归他们昨日凭着两艘蒸汽船赚了一万多两银子。
    “怎么能赚这么多?我记得唐子归定价一两银子坐一次船,赚一万两,那不得有一万个人坐船?两条船不够吧。”
    “除了一两银子坐一次船,他们还定了十两银子参观蒸汽船,一百两银子体验开船。”
    “哟,唐子归他们还挺有商业头脑的。”
    孙全笑道:“他们说,等后日朝廷休沐,定会有许多官员去天津港体验蒸汽船,他们还能赚一大笔钱。”
    叶菁菁放下笔,脑子转了起来,唐子归他们卖船票的法子给她提了个醒,只靠做其他生意养
    活研发团队,以前研发团队小,她还能负担,这菁华大学建起来了,蒸汽火车这个烧钱的项目正式开展起来,她手里那点银子根本不够造的,必须想其他法子了。
    叶菁菁一拍脑袋,她这个脑子,怎么忘了,研发的成果必须投入市场,产研结合才是长久之道!
    “孙全,钢铁厂、造船厂建得如何了?”
    “主力都在建菁华大学,钢铁厂和造船厂晚开工半月,如今才开了个头。”
    叶菁菁嗯了声:“你给四大商行去信,叫他们领几个做南北货生意的大商家来天津港,就说我请他们吃饭。”
    叶菁菁想了想又道:“粤商地方太远,等他们收到信再来天津,两三个月都过去了。你跟唐子归说,等后日休沐之后,叫他开着蒸汽船去广州接粤商来天津,走海路去。”
    “唐子归他们沉迷挣银子,只怕不肯去。”
    “你就说是去接投资商,他会去的。”
    别人不懂投资商三个字什么意思,唐子归肯定懂。
    昨日带领参观说了一日的话,今儿早上起来嗓子哑了,唐子归说不了话,就抬了把椅子坐在港口监督伙计收银子。听到孙全说去广州接四大商行的投资商,他立刻站起来,操着他的公鸭嗓问:“什么时候去?”
    “后日吧,明儿你们不是还要接待休沐的官员吗?”
    唐子归一屁股坐回去:“行,叫主子放心,我们肯定把投资商伺候好了,保准他们高高兴兴地掏钱。”
    孙全递给他三封信:“一封给粤商领头人林敬,一封是给大公子董鄂长吉,一封给小公子董鄂嘉年。”
    “知道了。”
    唐子归把信往胸前一揣,端起杯子喝了口水才道:“菁华大学什么时候能建好?”
    “快了,这几日从山东过来做工的百姓多了一倍,咱们砖石木头都能跟得上,根据主子的规划,六月中旬大学和钢铁厂、船厂就能基本完工。”
    “那就好。”唐子归道:“我们的铁船要做第二艘了,天津这边船厂建好我们才好动手。”
    按照唐子归和墨家两兄弟的规划,今年他们要把钢铁造的蒸汽船生产出来,若是没有大问题就进行量产。后头他们就要一心搞蒸汽火车研发。
    唐子归有好多事情要做,他嘚啵嘚啵地说个不停,听到孙全耳朵里,是无数的银子扔火炉里被熔化的咕嘟声。
    叶家坡的生意今年比去年更好,本来账本上的银子堆成山,但是自从主子开始建菁华大学后,银子花得太快,照这样下去,不用等到年底,账上的银子就要花干净了。
    孙全交代唐子归:“务必早日把粤商请过来,粤商做南北货生意的大商家非常多,他们肯定也最需要快船。”
    “哈哈哈,我办事,你放心。”
    孙全还真不太放心,但是他要帮主子盯着天津港这边,如若不然,他恨不得亲自去广州一趟。
    隔日,朝臣休沐,天才微微亮,一辆一辆的马车出京赶去天津港。
    “张大人,您也在呀。”
    “李大人,幸会。”
    张廷玉夫妻带着两个儿子来天津港,刚才下马车就碰到李德明带着他的大孙子李阳过来。李阳客气地跟张廷玉行礼。
    “小李大人不必如此客气,你在翰林院当差,咱们也算同僚。”
    李阳前两月考中二榜进士,又考中庶吉士,如今在翰林院修史,十分得掌院看重。至于这份看重是因为李阳的学识,还是因为李阳有个当阁臣的祖父,这都不重要。
    张廷玉跟李德明正在说话,姚元景夫妻到了,姚怀玉忙上前问好,姚元景夫人笑道:“早知道你们也要来,咱们就一块儿走了。”
    刑部尚书王掞,刑部郎中王进也到了,他们俩没带家人,同乘一辆马车过来,一看便知私交不错。
    李光地、温达、穆和伦等内阁大臣随后到了,他们中间走着一位身穿蓝色锦袍的青年男子,张廷玉微微侧头,跟妻子做了个皇上的口型。
    雍正来了,他带着皇后和大阿哥弘晖前来,身后还跟着几位亲王,瑞亲王夫妻也到了。
    弘晖跟在他皇阿玛身边,却不停扭头跟九叔九婶说话,语带埋怨:“九婶,你们有这个船居然不跟我说,皇阿玛说他都试过了。”
    胤禟口无遮拦道:“那会儿你玛法还没中风,若是叫他知道我们搞出蒸汽船还得了?你阿玛试蒸汽船也是偷偷去的海参崴,怎么可能叫你知道。”
    弘晖看他皇阿玛一眼,扭头对九婶撒娇:“我不管,船就算了,等到那个车做好了,我要第一个试。九婶,好不好嘛。”
    “好好好,等车做好了就叫你行了吧。”
    “九弟妹不叫我们?”
    “九嫂不叫弟弟我?”
    “九嫂~”
    胤祺、胤俄、胤裪他们闹起来,叶菁菁笑道:“好,到时候把你们都叫上。”
    李光地、姚元景、张廷玉、温达、李德明等人都上前请安。
    “见过四爷。”
    雍正嗯了声:“上船吧,咱们一起试试,看看菁华大学当不当得起经世致用四个字。”
    叶菁菁微微一笑,雍正不愧是雍正,一句废话没有,一张口就在敲打人。
    朝臣们也挺无奈的吧,休沐日还要来天津港完成政/治任务,这就不说了,人来了还要被老板敲打,这假期还不如没有。
    蒸汽船一共只有两艘,交完银子分别坐两艘船出发。
    胤裪笑道:“九嫂,咱们也要交银子?”
    “都是为了支持菁华大学建设嘛,一百两银子也不贵,你若是想多捐一点,九嫂我也不会推辞。”
    雍正早有准备,苏培盛掏出五百两银子,笑道:“这是主子爷一家的。”
    雍正一家三口,再加上苏培盛和皇后的贴身宫女,一共五个人,五百两,多一文钱都没有。
    胤禟笑话道:“四哥,不至于吧,您支持菁华大学就口头支持?也不说给点银子。”
    “我以为九
    弟知道我这个当哥哥的囊中羞涩。”()
    雍正继位后,各种赏赐散下去不少,本来那点不多的家底都快被掏空了。收到的贺礼都是些只能看看的东西,变不成银子花。
    ?本作者西凉喵提醒您《九福晋闹和离日常(清穿)》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啥?四哥用自己的银子?皇阿玛的私库不在你手里?”
    胤祥忙低声道:“九哥,皇阿玛还在呢,你都说了,那是皇阿玛的私库。”
    兄弟们同情地瞅四哥一眼。
    弘晖见叔叔们如此,也觉得皇阿玛这个皇帝当得挺可怜的。
    雍正瞪老九一眼:“今儿还走不走?”
    “走,咱们现在就走!”
    雍正都给银子了,后头排队上船的大臣一个个都给银子了。排在后面那十几个家底不厚的大臣正在犹豫上不上去。
    他们本来只想花十两银子参观一下新式船,没想到皇上来了,众位同僚也跟上去坐一百两的船,他们想去又囊中羞涩。
    “几位大人,麻烦你们帮个忙,帮我们提几壶热水去船上,一会儿给四爷泡茶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了,就当作抵了你们的船费了。”
    唐子归不容他们拒绝,笑眯眯地把热水壶塞他们手里:“咱们走吧,别耽误时辰了。”
    几位大人半推半就地提着热水壶上船,费显和木杰一大早过来,没想到看到这样一幕,木杰道:“我以为菁华大学的人死要钱,没想到还有点人性。”
    费显不这样看:“菁华大学占地如此之广,还要建船厂和钢铁厂,全是九福晋一人出资,缺银子很正常。再说了,上船的费用贵确实贵,但是也没强买强卖。”
    两人刚才没看到前头上船的人,船开动起来,雍正领着一众官员走到甲板上,费显和木杰都惊了,那几位不是内阁大臣么,站在李大人、姚大人中间那个是谁?
    费显和木杰对视一眼,莫不是……
    “看来,那位真没有为了打压孔家就故意扶持菁华大学,他对菁华大学确实很看重。”
    “看重也很正常,这个新式船跟以往都不同,假以时日,新式船的速度肯定会越来越快。新式船无论是用于运输还是用到海军上,都是国之利器!”
    “这种船,应该不会拿去运货吧。”
    “难说,这船又不是朝廷的,属于九福晋私有,九福晋若是把船拿去运货,朝廷会反对?”
    蒸汽船开出港口后,船速立刻快了起来,从来坐过海船的人都震惊了,船能跑到如此之快?
    李光地出生福建泉州府,他从小就经常乘船,大船小船他都坐过,能跑这么快的船他也是头一回见。
    温达声音都颤抖起来了:“皇上,这船……”该握在朝廷手中啊。
    胤禟直勾勾地看向温达,温达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
    温达下意识看向曹大人,曹大人最先在养心殿时就讲过,要九福晋把蒸汽船捐给朝廷。
    曹大人早就学乖了,哪里肯说话,一个人缩到角落里看风景,才不管温达如何想。
    何止温达这样想,见识
    ()过蒸汽船极限速度的大臣都动了心思,只是大家都不说罢了。
    “九弟妹,蒸汽车要尽快研制出来,不求更多,只要蒸汽车能有这个速度,朝廷即刻规划一条从天津港到准噶尔的铁路。()”
    除了雍正和胤禟夫妻,其他人都竖起了耳朵,那个大机器还能用到车上?
    叶菁菁折子里关于蒸汽车只提了一嘴,其他一句也没多提,除了见过设计图的雍正之外,其他朝臣都不知道蒸汽车是个什么玩意儿。
    在马车上装上那个大机器?那不是得叫一辆马车路上带着煤炭才行?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所有人都想知道这个蒸汽车是个什么样的,雍正说了一句后就不说了,叶菁菁自然也不会给朝臣解释。
    蒸汽船以最快速度往前开,胤禟指着海对面若隐若现的陆地:“那就是朝鲜,朝鲜东边就是倭国。?()?『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竟这么近!”
    “怪不得倭寇乘条小船就敢去东南沿海抢劫!”
    住内陆的官员若不是去南方沿海任官,他们连海都不曾见过,自然对倭寇在东南沿海抢劫屠杀没有实感,今日亲眼见过之后,对倭寇的提防一下就提高了。
    胤禟也没兴趣掏出一张地图给这些大臣讲解大清沿海诸国是个什么情况,他扭头问四哥:“咱们回?”
    “右转往西南,去东南沿海瞧瞧。”
    一天的时日太短,傍晚还要回京,自然跑不了多远。中午众位大臣在船上简单用了午膳,那几位没交银子上船的大人亲自给皇上泡茶,还得了雍正一句夸奖,说他们泡茶泡得不错。可把几位大人乐开了花。
    船往西南方向行驶了一段海路后就看到东南沿海的海岸下。
    “四哥,咱们到黄海了。”
    有山东的大臣道:“前面是山东登州府吧。”
    “没错,沿着登州府下去就是江苏海州府。”
    有官员叹息道:“要不是今日乘新式船,我等还不能见识到大清海疆之辽阔。”
    雍正道:“陆地有疆界,大海也有海疆。建八旗、绿营是为了保护陆地疆域的百姓,建海军是为了保护沿海渔民赖以生存的渔猎之地。”
    兵部尚书道:“皇上,臣认为,可适度增加海军的军费开支。”
    李光地附言:“兵部尚书所言极是。”
    温达、穆和伦等满臣也赞同:“海疆确实很重要。”
    船上的大臣几乎全员通过给海军增加军费,胤禟没想到,带大臣来海上转一圈,会有这样的效果。
    叶菁菁不觉得奇怪,这就叫眼见为实。
    雍正满意地点点头:“九弟妹,菁华大学好好办,若是要……土地,朝廷再给你批。”
    雍正如今能给的只有土地了。
    雍正此言一出,内阁阁臣们都默默挪开眼睛。没银子呀,就算是皇上,说话也硬气不了。
    蒸汽船是个好东西,可也真费钱,更需要人才。温达这会儿脑子不发热了,只想了想,就觉得还是皇上聪明。只是允瑞亲王福晋建菁华大学,给了一些土地罢了,瑞亲王福晋出银子出力,要办这么大的事。
    傍晚回到天津港,下船后,雍正带着一众大臣去看了看才建到一半的菁华大学,看完后他道:“等建好那一日,朕亲自来见证菁华大学开门。”
    “多谢皇上!”
    墨家两位公子、唐子归、孔思、许耕耘等人都在,雍正跟他们聊了两句,表示朝廷对他们的支持,说了许多场面话,这才回京。
    等人都走后,唐子归傻笑起来,哇哇,还得是四大爷呀,当了皇帝后,四大爷真是越来越英俊了,不过,英俊应该是他身上最不值一提的优点吧。
    孙全提醒唐子归:“明儿去广州府,别忘了!”
    “必然忘不了!”
    比起围观四大爷,还是能给菁华大学投资的富商更能吸引他的目光。!
    ()西凉喵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
    :,
    :,
    :,
    :,
    :,
    希望你也喜欢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华娱:从让子弹飞开始 1994:菜农逆袭 芙莉莲:开局支配阿乌拉 星武纪元 原神我是史莱姆 穿越之市井小人物 高武:从肝二郎神天赋开始变强 神豪:从家族企业快破产开始!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太虚剑主! 快穿种田:我是剧情补丁 从小欢喜开启诸天之旅 疯批母女在年代逆袭 猎魔人:女术士才是最强装备 重回02,迷上校花的美少妇妈妈 神炉囚我五百年,女帝求我做帝尊 霍格沃兹的渡鸦使者 下山寻双亲,我靠相术断生死! 山河祭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