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新命记> 第一一二八章 重任

第一一二八章 重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多尔衮虽然多位成功,顺利登基,盛京城的局势也稳定了,但是大清国内外交困的局面却并没有因此立刻好转。</P>
    因为原来压在黄台吉头上的一大堆棘手问题,现在成了他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了。</P>
    比如大清国内部日益严重的缺粮问题。</P>
    比如大清国外部明军压境的问题。</P>
    再比如金海镇军队在大清国大后方不断移民垦荒的问题。</P>
    再比如藩属国和宁国安危存亡的问题。</P>
    此外还有被黄台压下来的喀喇沁蒙古部落求援的问题,等等。</P>
    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以前的多尔衮不需要应对或者考虑,因为大清国又不是他的,他只需要做好他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好了。</P>
    但是现在不行了,他必须面对。</P>
    好在他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想法。</P>
    他的这个想法,在之前私下与杨振会面的时候,也对杨振提到过。</P>
    那就是议和。</P>
    不是私下的,单独与杨振军队一方的议和,而是全方位的与南朝的全面停战议和。</P>
    如果说当时全面停战议和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想法的话,那么到了现在,在他终于夺位成功以后,全面停战议和已经成了他稳住大清国内外颓势的最有效手段了。</P>
    要缓解大清国八旗上下以及蒙古草原上粮食短缺以及其他各种外来物资短缺的问题,就必须尽快恢复与南朝的贸易渠道。</P>
    但要恢复与南朝的贸易渠道,在目前战争不断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P>
    与南朝的互市贸易,只能通过全面停战议和才能得到。</P>
    至于其他的种种问题,也能够通过停战议和的办法得以缓解或者解决。</P>
    所以,几经思考之后,多尔衮终于提出了自己继位之后着手解决大清国所面临的一系列内忧外患问题的总策略,即与南朝议和。</P>
    而且就以双方目前实际控制的战线为界停战议和。</P>
    然而,多尔衮的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遭到了包括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在内的几乎所有八旗王公大臣们的反对。</P>
    只有事先已了解多尔衮想法的硕托,以及几个同样了解大清国国内形势到底有多严峻的大臣,支持多尔衮的想法。</P>
    有人反对议和,这在多尔衮的意料之内。</P>
    从多尔衮的本心来讲,他也不想议和,事实上若是黄台吉还在位,黄台吉要议和,多尔衮也会坚决反对。</P>
    毕竟他多次率军打进过关里,南朝关里的花花世界他也见识过。</P>
    而且也知道南朝关里的军队不堪一击,因为他曾多次击溃过他们。</P>
    所以,他很理解八旗上下普遍反对议和的情绪。</P>
    但是现在,形势真的不同了。</P>
    多尔衮自己也说不清楚,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直觉的。</P>
    也许就是在黄台吉中风病倒的这两年吧。</P>
    他只觉得有什么东西被改变了,总之方方面面都没有以前那么顺了。</P>
    最明显的就是,伴随着大批能征善战的宗室子弟和八旗宿将的阵亡,大清国立国之初战无不胜的那种势头已经没有了。</P>
    他已经有点想不起来最近一次取得的针对南朝的战争胜利是哪一年了。</P>
    至少,在他被黄台吉安排到辽南方向防范金海镇明军以来,他几乎没有取得过一场真正的胜利。</P>
    与此相应的是,大清国的其他战线上更是一场失败接着一场失败。</P>
    尤其是东线战场,如今的战线已经推进到宽甸以北了,再往北就要推进到兴京后方去了。</P>
    在这样的形势下,全面停战议和,是大清国目前能够采取的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P>
    所以,议和停战的大方向,多尔衮是不会改变的。</P>
    于是,盛京皇宫崇政殿内,关于如何解决大清国眼前困境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开了一天又一天。</P>
    参会的王公、贝勒和议政大臣们,给出的建议有很多,有建议绕道南征的,有建议围魏救赵的,有建议垦荒屯田的,有建议从蒙古调兵的。</P>
    更有甚者,还有建议再次出兵征伐虎儿哈、索伦等野人女真各部以获取人力物力的。</P>
    随着争论深入,一些原本反对议和的王公大臣们,也渐渐认清了现实,态度逐渐软化,但还是不愿意现有战线议和。</P>
    直到七月初一,敖汉部的使者带着喀喇沁蒙古部落全军覆没的消息快马赶到盛京城,并且呈上了敖汉部王公们的求救书信,那些一直反对议和的王公大臣们,才在大吃一惊之余,终于意识到,他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稳稳当当地坐在盛京城里议论是战是和了。</P>
    因为他们在争论不休的同时,明军一直在行动,而且双方的战线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P>
    七月初二,驻守在广宁城的正红旗大军派回信使,送来了辽西南朝兵马祖大寿部已大举进驻大凌河城的确切消息。</P>
    七月初三,已受命负责整顿和统领兴京大后方防御事务的正蓝旗大臣冷僧机,也命人往盛京呈递了一封紧急公文。</P>
    因为被派往董鄂部故地巡哨的正蓝旗巴牙喇小队,在佟佳江附近得报,不久前有多支明军火枪队进入佟佳江上游甚至达富尔江下游,搜捕当地壮丁,并押送到佟佳江以东和鸭绿江以西的老高丽山城子一带,为明军修筑城堡。</P>
    如果说大凌河城竣工的消息,对盛京城里的八旗王公大臣们来说,威胁并非迫在眉睫的话,那么明军出现在富尔江下游的消息,可就真的淡定不了了。</P>
    因为富尔江的上游,流经赫图阿拉附近,从富尔江汇入佟佳江的河口往西不到二百里,就能抵达如今大清国的后方核心兴京城了。</P>
    于是,兴京留守衙门报送的塘报,送到了盛京城后,在多尔衮的力主之下,当天下午,参加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三院六部八旗王公们,就基本达成了与南朝停战议和的主要条款。</P>
    西线以大凌河和长城为界,可在大凌河北岸开设互市之所。</P>
    南线以耀州城外蟠龙山为界,可在蟠龙山下开设互市之所。</P>
    东线则以双方实控线为界立即停战,具体边界及互市之所,将来由双方商议确定。</P>
    至于蒙古和朝鲜,多尔衮与参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八旗王公大臣们都没提。</P>
    在这一点上,他们倒是很有默契。</P>
    因为西边蒙古部落方面,可能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P>
    比如喀喇沁部落,在辽西的南朝大军进攻下,大部被消灭,剩下的一些逃亡北去。</P>
    这是多尔衮与其他八旗王公大臣们都不能接受的一个现实。</P>
    现在按下不提此事,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找回这个场子。</P>
    事实上,多尔衮如果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他也不想搞什么停战议和。</P>
    他跟其他那些八旗王公大臣们的心思,几乎是一样的,对他来说,停战议和不过是一个权宜之计罢了。</P>
    正所谓,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多尔衮当了皇上没几天,就认识到这个家不好当。</P>
    国库和八旗衙门有银子,但光有银子也没有用。</P>
    因为在大清国内,买不到多少粮食、布匹、茶叶、药材、铁器等物资。</P>
    以前,这些物资的获取渠道相对广泛,比如南下破边,抢掠一番,就够他们吃用一阵子的。再比如从宣大那边,通过走私贸易,也可以获取不少急需的物资补给。</P>
    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勒索朝鲜以及与朝鲜的互市获取所需的物资,比如稻米、弓箭与食盐之类的物资。</P>
    但是现在,往常这些可以获取大批物资的渠道,都断掉了。</P>
    而八旗人丁的需求却不减反增,而且需要赏赐和供养的入旗人口,也越来越多。</P>
    那些包衣奴才们也就罢了,在多尔衮眼中,都是贱民,饿死一些也不打紧。</P>
    但是八旗在册在籍却又不事生产的旗丁,可是八旗之根本,要是他们都饿肚子了,那大清国可就危险了。</P>
    此外还有蒙古诸部落的王公大臣们,以及北方伊彻满洲各部落的首领们,他们都是靠着大清国丰厚的赏赐维系的。</P>
    比如蒙古各部落,他们主要进贡马匹,换取大清国赏给的粮食布匹药材食盐等物资。</P>
    再比如北方伊彻满洲各部落的首领们,他们主要是进贡毛皮、东珠,也包括海东青,以换取他们所需要的各种生活物资。</P>
    一旦大清国没有足够的物资赏赐给他们,那么恐怕用不了多久,也许两年三年,他们这些部落首领们所谓的忠诚就会出现问题。</P>
    崇德七年正月的大朝会,蒙古各部落和北方伊彻满洲各部落的首领们前来朝贡,不仅没有见到黄台吉本人,而且也没有拿到足够的赏赐,就已经引发诸多猜疑和议论了。</P>
    而这也正是多尔衮野心膨胀并且获得许多人支持的根本原因之一。</P>
    他可不想自己继位以后,类似的情况继续下去。</P>
    所以,议和,停战,互市,是多尔衮继位后不得不做出的一个抉择。</P>
    道理很浅显,而其他八旗王公大臣们也都不是傻子,当他们知道这只是多尔衮的权宜之计后,也就没什么好反对的了。</P>
    于是,次日一早,多尔衮正式发布上谕,以内弘文院大学士希福为正使,内秘书院学士觉罗伊图、内国史院学士纽黑为副使,命他们拣选六部满汉理事官等员,尽快前往广宁城,然后在两红旗王大臣配合下,尝试与南朝蓟辽督师府接洽议和事宜,并递交议和国书。</P>
    与此同时,多尔衮也没忘了杨振大军所在的东线战场。</P>
    七月初五日上午,就在希福奉旨带着一堆精选的满汉官员出发前往广宁城之后,多尔衮又在盛京皇宫的崇政殿内,先后召见了新晋的诚郡王硕托和宗室出身的正黄旗大臣拜尹图。</P>
    随后,多尔衮再次发布上谕,以正黄旗大臣拜尹图为正使、诚郡王硕托为副使,快马前往耀州城方向,与杨振方面接洽,商议全面停战事宜。</P>
    这其中,新鲜出炉炙手可热的诚郡王硕托,自然也担负着向杨振通报大清国已经换了主子这个事实的重任。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我在香江继承了一家酒楼[八零] 剑走偏锋的大明 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 打铁三年,出世武道通神 皇叔借点功德,王妃把符画猛了 重生十六年前,我开局拯救领导 海啸末日,但我是海洋之主 偏她来时不逢春 都市至尊魔医 错把恐怖游戏当乙游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综英美]论靠经营酒馆养成超英的可行性 系统赋我长生,我熬死了所有人 汉景故事 官场争雄,从女书记的秘书开始 捉妖 开局混沌剑体,打造不朽仙族 武道长生,我的修行有经验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