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尽管朱标被气得不行,但还是得做出处理才行,而且还不能瞒着朝臣不声不响的去办。
之前,朱和朱虽也常有不法之事被弹劾,但他们所感那些事情再恶劣终也没有那种触碰原则之事。
朱济?和朱有?两人欲要行刺自家兄长侵占爵位就已经够恶劣了,现在竟然又带兵控制了开封和太原,这可就算是谋逆大罪了。
如此之大的事情,这也不是朱标说不计较就可以的。
“父亲,要不儿子过去处理吧。”
“朱济?和朱有?他们即便是能从晋藩和周藩中拉找到些兵马,但终究也还是非常有限的,还是得尽快把两地的控制权拿回来。”
“不然的话,济和有炖二人怕是性命难保。”
朱济?和朱有?既已经走了这一步,他们又怎会还留着早就和他们有嫌的朱济和朱有炖二人。
他们二人若有保命的能力一切都好说,一旦他们手上一点儿兵权都没有的话,那后果如何可就很难保证了。
“是得及早过去处理!”
朱标也不否认,直接道:“召六部和公爵勋戚过来。”
在有人走了后,朱标这才道:“如今电报已应用到民间了,这也不是轻易就能压下消息了,与其让他们自己发现,不如主动告知他们。”
“这样,他们也能帮着朝廷做一下应对。”
这也不是个小事,当然不能由他们父子两就做了主,不和文武大臣们商讨了,好歹也得和六部等人主要高官通个气。
这也不是朱允?自负,就朱济?和朱有?两人还不足以被朝廷放在眼里。
上次他们要联合朱允?行刺朱允,朱标也就只是把他们两废成了庶人。
说到底,也是觉着他们掀不起大浪来。
不管怎么说,他们也都是老朱家的血脉,没必要非得把他们赶尽杀绝。
当年,朱棣哪怕是囚禁了朱允?儿子,以及原主本身那些朱标的儿子们,但并没有公开杀过他们一人。
戕害兄弟子侄,这可不是个什么好事。
没用多久,六部尚书们以及蓝玉傅友德冯胜常升还有李景隆都被喊了过来,至于徐辉祖还在北平领兵。
这也是叫的最齐的一次。
历史上,朱允?频繁启用李景隆,好像李景隆真的是老朱留给他的后备人才。
但按朱允通的观察,目前为止李景隆基本就没被派遣过任何什么重大差事。
而且,好像也是什么边缘化的人物。
就像活跃度比较高的蓝玉等人,根本就和李景隆没有什么交集。
这次的商议之所以叫上李景隆,是因为本就爱没打算让他们任何人去处置开封和太原之事,让他们过来不过是让他们做一个通知的。
他们也都算是文官和武将的代表了,只要和他们说清楚了,下面的那些人就靠他们去协调了。
“陛下!”
众人纷先后纷纷行了礼。
“起来吧!”
朱标抬了抬手,脸上的表情也没好到哪里去。
在朝堂上混了那么长时间,朱标早就养成了喜怒不形于外的习惯了,今天却表现的如此特殊,几人全都大气不敢喘,一句话都不敢多说了。
杨永保跟在朱标的身边的时间久了,也算是颇为了解他了,知道他在这事儿上不好开口,很快便又把具体情况重新说了一遍。
听罢,蓝玉等人义愤填膺的。
他们和朱标父子的关系不言而喻,朱济?和朱有?控制了太原和开封那不是欲要谋逆抢朱标父子的位置。
一旦皇位易主,那他们还有今天的这些吗?
而六部那些尚书则是因礼法被破坏而有些惆怅不忿,文人重要的东西不就是这些吗?
在他们手中出了这样的事情,那后世之人还怎么说他们?
朱济?和朱有?不仅破坏长幼序齿这些东西,还试图君臣有别这条红线,那岂能绕得了他们。
很快,文武两方再次达成统一。
“陛下,朱济?和朱有?二人被废庶任不思悔改,反而又做出如此天诛地灭悖逆人伦之事,臣愿领兵逮捕他们二人进京。”
蓝玉二话不说马上请缨,旁边的善等人则随之开始附和了起来。
“以太原和开封两地据守尽管短时间之内无法善造成太严重的后果,但是迟则生变,不如就让凉国公领兵去解决吧。”
蓝玉领兵虽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总好过让朱济?和朱有?之事壮大啊。
“是啊,就让老蓝去吧。”
“那家伙别的本事没有,打仗绝对是把好手。”
冯胜年纪摆在那儿,出征对于他来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而傅友德尽管比冯胜年轻几岁,但他现在功成名就什么都有了,没有要非得去眼巴巴的出征了。
蓝玉就不一样了。
那个凉字是他的心病,他做梦都想换一下。
明明他也是凭军功混至勋爵的,那一个凉字好像变成施舍给他的一样。
“是啊,这个事情还挺适合凉国公的。”
除了常升一直不发表意见外,就连冯胜也都马上表了态。
在常升看来,朱标既找他们过来那必然是早就做有了打算。
既然如此,这也不是他们谏言所能改变的。
不管派谁出去朱标必有自己的打算,若是让他去的话那去就是了,没有必要非得说些什么表现的话。
就在众人你一言我一句说着之际,一直被边缘化的李景隆很快站了出来,道:“陛下,臣也愿领兵解决太原和开封的难题。”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瞅了过去。
蓝玉更是凶巴巴的盯着他,都快要把他吃了似的。
他好不容易才碰到领兵的机会,他是不知道他有多缺这机会的吧?
这是诚心的吗?
不止是蓝玉,就连那些文官都不看好。
李景隆别看长得高高大大很像是个武夫的样子,但他整天提笼遛鸟甚至描眉画粉的出入烟花场所,不少青楼女子都知道有个出手阔绰的李公子。
也就是因为他是勋爵之后,纵使再如何放纵也上升不到什么礼仪问题上来,文官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了。
勋戚们出现各式各样问题那是迟早的事情,他们自己放纵总好比欺压百姓好太多了。
唯一的结果是,这些人肯定不适合领兵出征了。
蓝玉包括他们那些人要说一次青楼没去过那肯定不现实,但他们可谁都没像李景隆那样放纵的。。
别人先不说,因为蓝玉一直都能放弃练习拳脚,所以他直到现在还有武将专有的厚实肌肉。
在李景隆请命后文官没有应允但也没有反对,毕竟这是武将内部之事,他们不用非要急着专门去表态。
很快,蓝玉不忿道:“去,什么去!”
“你小子懂领兵打仗吗,太原开封之事再怎么简单,也不是你所能驾驭了的,劝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别给你爹丢这个人了!”
李景隆非常不服气蓝玉这些人,但他们面前往往是有些无能为力。
他爹的功绩在武将之中是能排上些档次,但他总不能承了他爹爵位,连他爹的功劳也要放到他身上来吧。
他也知道,别人之所以看不上他就是因为他身上的功劳太少了,他也想立些功勋以改变别人对他的看法。
蒙父恩荫这本就是李景隆的短处,被蓝玉这么一说李景隆顿时就红了脸。
李景隆的爹被就是的老朱外甥骂,他和蓝玉那些武将说到底也没什么派系。
李景隆要想把蓝玉当成长辈那他就是长辈,要是没这个心思那就什么都算不上了。
对这,李景隆当然不会吃亏。
眼看就要吵吵起来了之际,朱标很快道:“行了,这个差事就由太子去办吧,你们就不用插手了。”
一听这,蓝玉等人不说话了。
朱允?身上的功绩大了,也就意味着他的储君之位更加牢固了,这于捆绑在一起的蓝玉等这些武将也是很有好处的。
反倒是李景隆还有些不服气,只不过他又非常清楚,以他自身实力根本就争不过朱允?。
而那些文官有些不满的原因则在于,朱济?和朱有?那毕竟是老朱家的人,朱允?要是做的不够强硬难以有以儆效尤的作用。
要是太过严苛了,又有些不近人情了。
不管如何,这于朱允之后的行事都会有所不便。
“陛下,燕王和湘王不都回京了,殿下不是还要准备水军之事吗,这个时候出去能合适吗?”
翟善随之很快出言,委婉的提了一声。
“水军之事再紧迫也比不上太远开封之事,解决了这些事情也可以安心处置水军了。”
“就这么定了,此事就由太子去处置吧。”
朱标都已经决定了的事情,这也不是他们说说就能改变了的。
“儿臣遵旨!”
朱允?怕再有人说什么,当即便站出来应下了。
只有他们父子知道水军和当前太原和开封之事是一脉相承的,要是太原开封之事不解决了,就是朱棣h和朱柏再去倭国交趾都会不顺畅善后,更别说再派什么新的藩王出去了。
在朱允?应下后,谁都没再多说了。
这时,朱标这才道:“此事不等太子出发京中便有人知道了,你们要协助朝廷平息流言,不要因此产生什么风言风语。”
“本来就是个掀起不了什么大浪之事,一切等太子回来了再说不迟。”
提前知会与他们就是要让他们去平息流言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防止再有人说起什么分藩不当的言论。
在大明分藩都有问题,要是让他们去了海外岂不更不受控制。
一旦任由此事发展下去,他们想出的解决水军之法恐就很难再施行了。
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很多事情都是环环相扣的,一旦有一个地方出了问题那其他地方恐都要受牵连的。
要是水军没办法尽快组建,那大明的海贸恐怕也就很难继续施行了。
“臣等明白。”
听罢,翟善等人随之便应允了一声。
他们当然听出朱标的意思了,朱标说来说去不就是希望他们不要因为这个事情在分藩的事情上说那些没用之事吗?
他们到了这个位置之上,当然是知道分寸的。
尽管他们清楚现在弹劾分藩不当的最佳之际,但现在也是朝廷应对各种难题的关键之际,他们不能出太大力气了,却也不能再给朝廷惹麻烦啊。
“那行!”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出个章程,把山西陕西河南的调兵权暂且划分于太子之手。”
“具体究竟如何处置,等太子到了地方再说!”
很快,朱标摆摆手定下了章程。
要是让蓝玉和李景隆任何一个人过去,具体带多少兵早就定下了,不会有不那么大的调度空间。
三省兵力单独交于一人之手,谁能知道最后会出什么问题。
朱允?是当今的太子,且还没有任何竞争。
最重要的是,朱允在朝中还有一部分话语权。
这种情况之下,也就没必要再做什么不必要之事。
所以说,即便是那些文官也不觉有什么不妥之处。
虽说以前朱允?出去办事之际,朱标有好几次都曾给过他兵符,但那都是在私进行的。
只要是朱允?自身不用,那就不会再有别人知道。
大概有两次之多,除了老朱之外再没有别人知道了。
“行了,都回吧。”
在朱允?出发之前还有很多事情要商议,朱标也就没再多留下是那些大臣,很快便都把他们赶了回去。
既然平叛之事是由朱允通去做的,那具体细节当然也要要交于他来处置了。
朱标最后又叮嘱道:“不管朱济?和朱有?如何,在可以的情况下你都要留他们一命,这虽有些妇人之仁,从长远来看于你自身也是很有好处的。”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两个掀不起什么风浪。
为了一个算不上的对手下伤了自己名声,这终究会有一些得不偿失。
其实,朱标能说这话也意味着已经放弃了那二人了。
说到底,朱标就不是个软弱之人。
“儿子明白!”
“儿子尽量把他们带回京师来。”
说着,朱标又道:“孤会让人去一趟凤阳,看看允?在这件事情上是否参与了,要是他有什么心思的话,孤会给个交代的。”
朱标当然知道朱允?不可能真的原谅朱允?,而朱允通又不就是个什么良善之人。
只有他先把所有的可能都解决了,这才能防止什么手足相残之事发生。
“谢父亲!”
朱标担心朱允?在这件事情上有所参与,朱允通又何曾没有这担心。
对朱允?,朱允?压根就看不上。
为了一个看不上的人伤了自己名声可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既然朱标愿意帮他去解决这一难题,那他也就没有必要去为的去拒绝了。
“要是坐火车过去应该会快一些吧,你四叔和十二叔恐怕不能在京中留太长时间,下次回来还不知道得什么时候呢。”
“在他们回去之前必须得把水军解决了,所以说你尽量要控制在半个月之内把这些事情解决了,不能拖的时间太久了。”
朱济?和朱有?又没有什么领兵的经验,他们或许一时能制造出些什么麻烦,但肯定是长久不了的,半个月时间基本算差不多了。
“儿子尽量在半个月之内就赶回来。”
朱标也没多说,起身在朱允身上拍了拍,道:“去吧,一切小心!”
这也不是朱允?第一天出去了,朱标早就没有了之前的担心。
从乾清宫出来,朱柏便跑了过来,问道:“允通,到底出什么事情了?”
朱柏这也不是非要打听这些事情,他也是怕有什么事情影响了水军的发展。
反正这些事情也瞒不住的,朱允通便小声说了那么两句。
“什么?”
“AB...“
朱柏当然知道这个事情的后果,就在他诧异之余,朱允?又道:“侄儿马上就过去,十二叔现在京中歇上几天,等侄儿回来了再说水军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