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言情> 庶长子> 晋江首发,谢绝转载

晋江首发,谢绝转载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魏时上任之后的头一件事情, 居然是收购药材, 不是什么药都收, 而是列好了名单,按照名单上的药材来收,以官府的名义收购, 价格比市面上的略低, 但是不限量。
    与此同时,他也让人在官衙的院子里整出来了二亩地,请专业的人在这里种药材。
    想做什么,不言而喻。
    长久居住在平江府的百姓, 他还真不太敢指望, 毕竟这些人连开荒都不太乐意,他指望的是原来从东原府迁过来的三十五万灾民。
    这些人很多是农民, 有种地的经验,而且跟平江府这边的百姓比起来,东府种地要更讲究细致一些,不像平江府这边, 种子种上之后就只等着收割,基本上其他的事就不管了。
    之前每亩地的产量能在大靖朝排在前头, 还真得是多亏了这土地肥沃。
    这边也基本上见不到什么水利工程, 真要是干旱起来,想浇水灌溉, 那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
    只能说这地方太偏僻了, 各方面的设施都很落后。
    魏时上任之后的第二件事情, 是鼓励耕种,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粮食不增产,总不能从外边买,最关键的还是把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这要是在旁的地方,压根就起不了什么作用,因为众人已经足够积极了,足够勤劳肯干了。
    但是在平江府,情况还真不一样。
    他在这一个多月的巡查过程当中,没少遇到过吃不饱饭的人家,家里头的地不多,可也没见着谁去山里头开荒,那田地伺候的也不怎么精心,能给地里除草的就算是勤劳人家,施肥是只有从东原府迁过来的人家才这么做。
    那叫一个一言难尽。
    魏时是压根就没办法理解这种做法的,明明只要更努力一些,就能收更多的粮食,可偏偏就是不做出改变,但你又不能说他什么都没干,人家春日里也耕种,秋天也收割,平时还要去山上捡柴、割野菜、摘野果,还有打猎的。
    看起来也不算轻松。
    要想鼓励耕种,还真得是拿出一些实惠的东西来,并且得是能够入得了这些人眼的东西——免徭役。
    根据各地的情况,标准也不一样,每年的纳税粮到达一个标准之后,这户人家就可以免徭役一次,而这户人家之前免徭役的标准,就会随之提升。
    至于怎么提高纳税粮,官府也都给支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开荒了,种地的面积大了,收的粮食自然也就多了,除此之外就是从技术上着手了,怎么样可以让地里的粮食长得更好,一条条的往下传达,府城这边传给州城,州城传给县衙,最后全都具体到每一个村的里正。
    最后包括里正在内,所有人的政绩都跟这三年的纳税粮挂钩。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本来读书就是属于少数人家的奢侈事儿,整个大靖朝,文盲率就很高,平江府应该就属于严重拖了后腿的。
    魏时对此是了解过的,有时候一个几百人的村落,里边儿连个识字的人都没有,包括里正,这也算是矮个子里拔将军了,都不识字那也得选出个里正来。
    所以要想落实这事儿,都不能靠布告,只能是口口相传,并且是把所有人的利益绑到一块儿去。
    第三件事情,就是工坊了。
    平江府除了马匹和猎物之外什么都缺,包括布料和糖这两样生活的必需品。
    没办法,平江府这边女子纺织的还真不是特别多,男耕女织的劳作模式在平江府并不适用。
    魏时也没想着出钱收布料,这跟种药材不同,前者是平江府一直都有的市场,不管官府是否收购都能够卖得出去,但是后者就不一样了,很多药铺都有自己的进货渠道,压根就不收下边的,就算是收那量也很少。
    魏时收购来的药材,压根儿就没打算在平江府卖,大靖朝地域辽阔,能卖药材的地方可多了,更何况除了大靖朝之外,还有外族人,周边的小国有的也富得流油,海上的商路那就更不用说了,每次带过去的东西都能卖的精光。
    他从京城出发的时候,就听说已经有一些小国开始尝试着远航了,也想把本国的货物运到东方大国来。
    工坊的建立,主要还是对外招工,年龄上的限制很小,七岁以上即可,有薄产的人家可以参与,什么都没有只能给人家打长工的贫民也可以参与,甚至于是流浪儿。
    哪怕是黑户,只要是没犯过什么事儿,那也是可以到工坊里做工的,如果一直表现优异,工坊这边可以上报当地官府,给此人落户。
    这三件事情砸下来,可以说没有哪件事情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办成的,都需要花上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夫,而且颇为耗费官府的人力物力。
    初来乍到,就弄出这么三件事儿来,魏时哪怕是知府,在平江府的官场里头也不讨好。
    可谁都知道他的身份,又是当地品阶最高的官员,底下人的政绩如何,一方面要看吏部的人如何审核,另一方面也跟主政官的评语有关。
    所以,哪怕是心中颇有微词的官员,也得捏着鼻子干,否则的话就会被其他人给比下去,当官嘛,谁乐意一直在一个职位上打转。
    至于心里头有干劲儿的官员,何尝不是有了盼头,干出成绩来就能算政绩,总好过一直熬资历吧。
    在这三件事情上,魏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他的身份,身份带来人脉,既可以把药材销出去,也可以组织当地的世家豪族开办工坊。
    官府是出不了那么多人的,只能是从中辅助,也要给这些世家豪族一些甜头吃。
    平江府这么多大家族当中,最先响应的还是赵家,当年捐粮最多而被获封忠义牌坊的赵家,紧跟着便是关大人所在的关家,石家、金家……
    配合度还都是挺不错的,官府的权威在这个时代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魏时第一次挑这么重的担子,哪怕是无关自个儿的生死,可还是觉得紧张,比出海的时候还要紧张。
    甚至可以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形容,很多事情都是他亲自督促着做的,私底下还带着护院偷偷查访过不少地方,就是想要看看进度如何,中间有没有出纰漏。
    比起平江府的事情,这一胎他在夫人身上花的心思确实是少了些,一则是因为他这手头实在是太忙了,二则也是因为夫人的情况着实不错。
    怀孕初期没什么反应,到了后边也是吃嘛嘛香,关键是心情好,气色也好,都不用他跟儿子陪,人家来了平江府都已经交了好几个朋友了,一块儿约着四处走走,还合伙开了三家首饰铺子。
    日程安排也还是挺繁忙的,一点都不像是个孕妇。
    正常来讲,孕妇身子重,又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舒服,这几乎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但是在夫人这儿,准确的说,是在夫人怀的第二胎这儿,这哪里是怀孕,这分明是去‘修仙’了,所以才会这么养人,心情好、气色好,简直就跟焕发了第二春一样。
    讲道理,夫人比他大了三岁,到今年的十月十五日,就整三十岁了,这在后世,勉强还能算是个小姑娘,但是在如今,怀孕生子都已经是很稀罕的事情了,妥妥的大龄孕妇。
    当然了跟母亲怀小弟的时候那是没法比,那个时间点实在是……比较传奇,应该是所有人都没想到嫡母在那个年纪还可以生子,这也是母亲在怀了孕之后,没有立马把他还给姨娘,而是等到孩子生下来,才把他撇到一边去的理由。
    夫人这还真是越活越青春了。
    事实上到了夫人生辰这一日,怀孕就已经八个多月了,应当是经常运动的缘故,整个人并没有胖很多,所以才会显得肚子特别大。
    可气色瞧着还是好的,脸看着还是美的。
    美美的夫人,第二胎生在了十一月十五日,娘俩的生辰就只差了一个月。
    跟生第一胎的时候不一样,那会儿夫人发动,他在衙门里是有感应的,心里头七上八下总觉得有什么事儿。
    但是这一次,他从衙门里回到家中才知道夫人生了,半点都不费劲儿,所以也就没派人通知他。
    生了个女儿。
    小家伙是个乖巧疼人的,没有生出来的时候就不闹人,出生的时候也相当利索,据说从夫人发动到孩子生下来,也才不过一个时辰。
    是个急性子但特别乖巧的女娃娃。
    长得也好看,不同于远哥儿小的时候,长相不够精致,之后才长开了,也跟精致没什么关系,但确确实实要比小时候好看,很是耐看的长相,再加上气质比较内敛,整个给人的感觉就是……越看越好看。
    刚出生的小女儿就不一样了,魏时已经第二次当父亲的人了,期间也见过不少友人的孩子,对于小孩子的模样已经有了审美,可以说能够辨别出来美丑了。
    较之其兄,小女儿的长相就属于精致那一卦的,肤色如何现在还不敢说,小孩皮肤皱巴巴的,很难从上面看得出来肤质如何,可五官确实能够看得出来的,当得上‘精致’二字。
    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颜值在拥有的时候可以说不重要,但是如果未曾拥有,就能够体会到它的重要性了。
    魏时当然是希望自家孩子不比任何人差,无论是外表,还是内涵。
    是的,就算他跟夫人当初的争论各退了一步,不打算以对儿子的标准来教育女儿,但是他可没打算娇养宠溺女儿,自律的重要性他是体会过的,不仅仅希望儿子可以拥有,女儿也是如此。
    既然不打算按照世俗的礼教来教育女儿,那就必须要让她拥有不畏世俗的资本和能力。
    魏时的教育理念一直都是比较偏后世,上一辈子对他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可能是先入为主的原因,总之他不打算太过把男孩儿和女孩儿区别以待。
    这点从两个孩子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得出来,长子起名为远,出自宁静致远,而小女儿的名字同样也出自宁静致远,取了这上面的头一个字。
    魏宁。
    不知道的人大概会以为,他对‘宁静致远’这四个字爱的深沉,不过这也的确寄托了他对于两个孩子的希望,希望两个人能拥有这样的心态,能够专心致志的去做一件事情,最终有所成。
    添丁进口从来都是大喜事,如今又是临近年关,不光是府里头的下人得了赏钱,还特意在城门口安排了施粥。
    并非是清汤寡水的杂粮粥,也不是白米粥,而是配料较多的八宝粥,俗称腊八粥。
    这原是应该入了腊月才能喝的粥,可是为了这喜气与人共享,孩子洗三礼这一日,十一月十八日在四个城门口就布起了腊八粥。
    无论男女老幼,也无论贫穷富贵,都可以过去领粥,只不过每人限领两碗,并非是不限量的。
    平江府原本在大靖朝就属于极冷之地,如今又已经是十一月份了,用天寒地冻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在这样严寒的天气里,能喝上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哪怕并不是应着时节的东西,也让人倍感幸福。
    不过这样寒冷的天气,洗三礼压根就不敢在院子里进行,哪怕四周放着炭盆,也怕把孩子给冻着了,魏时在入了冬以后,洗头发从来都是把头发擦干了才敢出门,否则的话,那头发上必然会出现冰凌。
    冷到这般地步了,洗三礼只能放到暖烘烘的屋子里举办。
    到底是小姑娘,哭声不如远哥儿那会儿嘹亮,而且也不知道是做父母的有了经验,还是小女儿比较好哄的缘故,总之这孩子是个不太爱闹人的,稍微哄一哄就不哭了,摇一摇晃一晃这孩子就能睡着。
    不同于正式的名字,‘魏宁’这个名字是在出生前就已经定下了的,但是乳名是在洗三礼之后,才由当娘的以抓阄的方式定下来。
    一儿一女,一大一小,在乳名这个事情上是不偏不向的,当年给远哥儿抓了一个‘丑奴’的乳名,到了宁娘这儿,抓阄抓来的乳名就要好听的多了——小鱼。
    为此,丑奴自己也不知道是应该感慨自个儿运气不好,还是他娘那会儿的手气不行,尽管这个名字也是寄托了父母美好的祝愿,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来听,这个名字都……不太好。
    在有了妹妹之后,魏远也难得有了些小儿心性,不再是那个备受诗圈推崇的小神童,少年老成当中又带着洒脱自信。
    在平江府过的头一个年,于魏时并不轻松,府里头倒是一片岁月静好,尤其是小女儿的出生,可以说是他们大家渴盼了多年的。
    但是府外,天灾与人祸,总是那么的令人伤神。
    冬天对于贫苦人家来说一直都是一个考验,一则,是因为粮食,秋收的粮食有时候根本就挨不住到春天,而在冬日里是很难找到食物的,野果没有,野菜更是难寻。
    就连打猎,难度系数都提高了很多倍,有的动物已经冬眠了,有的即便没有冬眠,在冬日里也不常出来,更别说那漫山遍野的雪了,人在里头很难行走。
    食物匮乏,确确实实难倒了一些人。
    二来就是这天气了,一般人在这样的冬日如果没有取暖的东西,那是真扛不过去,炭火还属于少数人家的奢侈品,大部分人家取暖靠的还是木柴。
    如果有运气好的,靠着无主的荒山,那就不用出钱买柴了,只要多受点罪,把柴砍回家就是了。
    可若是运气没那么好,四周的山林皆是有主之地,那进山砍柴都是不成的,倘若被抓住,要么交罚银,要么以盗窃的罪名被送到官府去,两者都是承受不起的。
    很少有人会走这一步。
    当然了面对困难的人群也是可以分出三六九等来的,有的人固然拖家带口,可到底还有躲避风雪的房屋,而有的人那就真的是无所依、无所靠了,只能在这漫天的大学里头,躲在桥底,躲在城墙下,一件破棉衣,都有可能会引起一场群架。
    第一次直面这样的场景,实在是有些惨不忍睹,京城不是没有贫苦之人,但还没有贫苦到这般境地,而且跟这里比起来,京城的冬天也算得上是温暖了。
    小鱼洗三礼那一天,四个城门处的施粥棚,从早到晚,人就没有断过,有衣衫褴褛的乞讨者,也有附近的普通百姓,在那样的天气里排队等候,风吹过来透过棉衣像刀子一样割在皮肤上。
    这滋味儿,大概也就只有在平江府能够体会得到。
    而如今的大靖朝,已经是被很多人赞过的太平盛世了,可这样的太平盛世跟魏时以前的认知大不相同。
    饥饿、寒冷还在这个边疆威胁着不少人的性命,而除了平江府之外,其余的地方包括京城在内,这两者都也还是存在的,只不过在平江府这里更为惨烈一些。
    仅仅依靠施粥是不行的,这又不是几百个人,说养也就养了,光是在府城里头就有几千人,府城之外,平江府的地界还大着呢。
    法子不在老,管用就行。
    魏时的优势就在身份上,作为平江府的主政官,最大的父母官,哪怕他到任只有一年,仔细算的话其实还没有一年的时间呢,可是在这地界上,威信力是够的。
    如何安置这些可能熬不过冬天去的人,其中大部分甚至都居无定所。
    还得是借助当地世家豪族的力量。
    官府出面把良田卖给这些大族,良田是还没有被开垦出来的,但是哪块地方的良田都已经划分好了,至于用来买良田的东西,有粮食,也有银钱,并非是一种支付方式。
    这些粮食和银钱由官府管控,组织当地的贫苦人家在冬天开荒。
    没有工钱,只有简单的住所和饭食。
    而且必须接受管理,如果有偷奸耍滑者,立刻就会被逐出去。
    这绝对不算是一个好差事,大雪压山,荒山上也有多的是积雪,在开荒之前必须得把路上的雪给处理了。
    而所提供的报酬,只有饭食和住处,这对于普通的百姓之家来说,除了劳作力度之外,跟徭役没什么区别。
    但是对于真正的贫苦之人,这何尝不是一根救命稻草。
    而对于平江府境内的这些世家豪族和商户,甚至是富裕一些的人家都可以参与进来,多多益善,官府这边是不做限制的,同样也打出了一个口号——慈善。
    比起单纯的施粥,这样的善心是有回报的,而且也可以剔除掉一部分人。
    毕竟如果只是施粥的话,是很难避免家里有余粮的百姓也过来凑热闹,自己家能省则省嘛,也无法避免一些懒人。
    有些人之所以困苦无依,真的是出于无奈,赶上天灾了,为了给家里人治病耗尽所有储备了,甚至是被人骗了、被人坑了。
    可是有些人落到如今这个下场,真的是因为懒,还有一部分在日子好过的时候那就是酒,甚至是赌徒。
    这样的人只会伸手问别人讨饭吃,落得这样的下场也只能说是活该。
    想必冬日开荒这样的事情,这些人是无法在其中浑水摸鱼的,也就占不到什么便宜。
    同样参与冬日开荒的这些人,实际上也是以工换物,用劳动换取食物和住所,不能算是占便宜。
    但是官府没有对外公布的是,但凡是参与这次冬日开荒的人,无论是做了慈善的富户,还是参与劳动获取粮食和住所的贫苦人,全都登记在册,都在官府的名单里头。
    除了魏时以外,没有人知道这些从各地递交上来的名单有什么作用。
    头一年就只能如此了,这样的事情不可能一年复一年的做下去,平江府再大,荒地再多,也总有被开垦完的时候。
    更何况人口是有限的,手里的良田太多了,这些富裕之家又不可能亲自去种地,还不是要雇佣长工,或者是出租出去,要是雇不到足够的人,或者是土地只能闲置,那谁还会花真金白银和粮食从官府这里购买。
    说到底今年的举措并非是长久之计,魏时已经打算好了,可用之人都在名单上,等熬过了这个冬天,平江府就该忙起来了。
    这个冬天最冷的时间,夫人是在月子里度过的,整日里躺在床上,都不能出去转转,尽管有家里人陪伴,也应当是一件憋闷而枯燥的事情。
    可也就是在夫人坐月子的时候,魏时才发现夫人在平江府的人缘儿不是一般的好。
    来探望的人络绎不绝,有下属的太太,也有当地世家豪族的太太和未出阁的姑娘。
    人人都不是空着手来的,或多或少都会拿些东西,京城送礼都是比较高大上的,有送古董的,有送字画的,因为亲近的人家也会送吃食,文人甚至直接赠诗一首。
    但是平江府送礼就相当接地气儿了,即便是送吃食,送的也不是什么糕点,不是什么蜜饯,那太小瞧平江府的女子了,人家送整头猪、送马腿、送被捅了好几个血窟窿的傻狍子。
    如果要送小动物,那必然不是一只一只的送,人家一送就是一筐,还好是没有论马车来,否则的话,一车的野鸡或者兔子,还都是已经被打死了的,看一眼都觉得瘆人。
    胆子小的肯定受不了。
    因着平江府的天气,对于冬日里的猎物,众人是真没有留活口的习惯。
    ※※※※※※※※※※※※※※※※※※※※
    本文报名参加了‘科技兴国’征文大赛,小天使们如果还有营养液,还望不吝灌溉呀~
    感谢在2019-11-29 13:29:26~2019-11-30 19:19:0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26391203 4个;楚团团 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妞妞糖 60瓶;核桃熊 50瓶;安然、姝寒 30瓶;木子 20瓶;大猫大猫、孔子曰、璃城、琼庭、鱼书雁信、楚团团 10瓶;呤川 5瓶;容么么、是漫不是妈 3瓶;汀兰、伊人娜娜、fang 2瓶;田企三、22654469、cathy、小卷妈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不原谅,不和离,重生母妃杀疯了 我有一卷度人经 长生从抚养徒弟开始 从日入过万开始的财富自由之路 蓄谋已久,陆律师持证上岗 从密修学院僧开始 凡人:仿制诸天灵宝 次元入侵:我能垂钓诸天 神秘让我强大 凡人仙葫 饮鸩斩前缘,清冷世子红眼求垂爱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武道大帝 末世穿荒年,我靠囤货爆改灾星男主 神秘复苏之开局驾驭贞子 此刻,剑鸣之时 黑暗之声 我在网购平台薅的全是真货 我有一个修仙世界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