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春秋风云録> 第374章 从救宋开始吧 初次见面

第374章 从救宋开始吧 初次见面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郤氏之灭,晋厉公之死,让晋国混乱一阵,但日子还要过,走一步算一步吧!
    此时的秦国、楚国、齐国,都异常兴奋;甚至鲁国,都暗暗高兴,乱,越乱越好!鲁成公不用再担心郤犨说他的坏话,不用再担心晋厉公的无端刁难。
    各国都在观望,想看看晋国将走向何方。
    国,不可一日无君。栾书与中行偃,想到了一个很好的人选——孙周。据说,此人非常知礼,单襄公曾经预言:孙周必将执掌晋国。
    或许真是天命注定,这次铲除郤氏前,栾书曾经暗示郤至去拜访孙周。原本那只是阴谋的一部分,没想到,却弄假成真,把晋厉公陷进去,把孙周迎回来。
    选择孙周,这或许是栾书最正确的决定了。
    第一章从救宋开始吧
    初次见面
    当年,由于骊姬之乱,晋国定下一条独特的规矩:除了太子守国,其余的公子,必须离开晋国。至于想去哪?也不能像个自由人,随着自己性子,必须等候朝廷安排。
    没办法,家大业大,儿子多了,要争夺家产,为了防止自相残杀的惨剧,这也是无奈之举。
    驱逐群公子,内部固然缺少了自相残杀的悲剧,但是,晋国公室的力量,越来越薄弱。兄弟都不在身边,只能重用各大家族,权力,特别是‘军权’,被‘六卿’掌握。
    晋襄公在世的时候,把他的一个儿子姬捷送到周王室,一者保证那尚在襁褓中的晋灵公能顺利继位;再者,也可以加深与王室的感情。
    姬捷和他的儿子孙谈(姬谈,晋襄公孙子),都是一般人,默默无闻,在王城洛邑过着衣食无忧的贵族生活。
    孙谈有个儿子名周,也就是晋襄公的曾孙,从小知书达理。他侍奉王室的重臣单襄公,非常有礼貌,站的像松树一样笔直,眼睛从来不斜视,听声音从不侧耳,说话从来不喧嚣;谈起‘仁义礼智信’,非常合礼;听说晋国有了忧患,他跟着悲泣;听说晋国有了喜庆,他跟着高兴。(《国语》)
    单襄公头一次遇到这么懂礼貌的小家伙,非常看重公子周,时刻让他陪在身边。而且单襄公认为,孙周的品行,包含着十一个优点,将来必定能继承晋国基业。
    临死的时候,单襄公叮嘱自己的儿子,好好对待公子周,将来王室必定依靠晋国。
    现在,晋厉公被杀死了,晋国群龙无首。韩厥、士匄当初不愿参与内乱,如今到了这个地步,当然也不愿意打扫这个烂摊子,让栾书和荀偃折腾吧!
    公元前573年正月,栾书与荀偃决定,派遣荀罃、士鲂去迎接公子周,请他回国继位。
    对于晋国内部的祸难,公子周早有耳闻。国君被弑,郤氏灭族,国内人心惶惶局势不明,许多大臣都在观望。荀罃、士鲂前来迎接,去,吉凶难测;不去,机会难得。
    他可不像晋文公重耳那样虚伪,虽然身边没有什么杰出人物,斟酌再三,公子周还是决定——回国。
    听说公子周愿意回国,栾书与中行偃也很兴奋。弑杀晋厉公,实在是被迫无奈,公子周贤能,如果能继承君位,对晋国也是万幸。
    所以,栾书率领群臣,在清原迎接公子周。
    此时的公子周,刚刚十四岁。本来,他还有位哥哥,但是智力有点问题,老大不小了,还分辨不出豆子和麦子,所以不能继承君位。虽然如此,他也给后人留下一点文化遗产,一个很著名的成语——不辨菽麦,比喻啥也不会。
    所以说,有用和无用都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无用的。
    虽然岁数小点儿,但是,公子周的智力绝对一流,属于早发育、高智商。
    他明白,自己要面对的可是一个复杂的权力场。里面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哪一个不是战功赫赫?哪一个不是老奸巨猾?哪一个不是大风大浪里过来的?哪一个,不都有着强大的背景?
    如今自己孤身前来,没有一点势力,没有一点儿恩惠,仅凭着一点儿血脉,却要去面对一群虎狼之辈。利润大,风险也大!
    晋国内部刚刚发生弑君的惨案,搞不好,自己的小命都要丢在这里。说好听点,这是回去当国君;说不好听点,自己就是深入虎穴。
    在清原见到晋国群臣那一刻,孙周没有一点儿喜悦之情,也没有一点儿感恩之念。他知道,这群人,良莠不齐,忠奸难辨,必须立威,必须把丑话说到前面。
    他看着迎接的群臣,说道:“我本来的愿望,根本没想到能走到这一步。但是,今天既然来到这里,难道不是天意吗?各位要求有个国君,就是为了能够很好地发布命令,如果不听从,还要国君干什么?你们各位,如果用得着我,那就在今天决定;如果用不着我,也在今天决定。请好好考虑,有神灵在上!”
    一句感谢关心的话没有,直击要害,听得栾书、荀偃心惊胆战汗流浃背。12 .12shuoxs.
    先前作为弑君者,他俩罪大恶极;如今作为立君者,他俩又功勋卓著。弑君的事情,他俩是主谋,虽然晋厉公错误在先,但他是一国之君,是晋国的头儿,决不允许冒犯。弑君就是犯上作乱,是大不敬,是跟那个神圣的‘周礼’做对,跟那个森严的等级做对,有灭族之患。
    也不知晋国的现任史官,是否有董狐的魄力,总之,‘弑君’之罪,栾书难逃干系。
    群臣听了公子周的训话,目瞪口呆,瞬间反应过来,差点儿鼓掌。小小年纪,如此有主见,将来难以驾驭啊!群臣立刻表白心迹——唯命是听。
    初次见面,就给了群臣一个下马威。
    公子周也不想这么干,刚刚回到家乡,人生地不熟,强龙还压不过地头蛇呢,谁愿意没施恩,先立威?
    但是没办法,他孤身前来,几乎一无所有,唯一拥有的就是一个身份,一点血脉,一腔热情。真正的实权,都在各大臣手里,可以立他,当然也可以废他。
    丑话说完之后,公子周与大臣们举行盟誓,然后进入都城;26日,进入宗庙祭拜,告诉祖先,自己正式成为晋国的下一任国君,就是著名的晋悼公。
    一个‘悼’字,包含无尽伤感,其中原因,以后再说吧!
    公元前573年2月初1日,晋悼公第一天上朝理事,首先驱逐了七个不配站在朝堂的大臣,可谓雷厉风行。其中被晋厉公提拔的,如夷羊五之流,基本都被罢免。
    然后下令,免除百姓对国家的欠债,照顾鳏寡,救灾济困,减免赋税,禁止因个人欲望占用农时。
    最关键的是,晋悼公重用了一批人才。著名的如韩厥、智罃、祁奚、魏绛、羊舌赤、张老等;还有‘赵氏孤儿’中的独苗赵武,也开始步入仕途。
    由于这次内乱,‘八卿’减员严重。士燮病逝,‘三郤’被杀,胥童曾被提拔,后来被杀,‘八卿’还剩四位,按照顺序,分别是:
    中军帅:栾书
    中军佐:荀偃
    上军将:韩厥
    上军佐:智罃
    晋悼公根据各位的才能,又提拔了几个人,进入卿的行列。
    分别是魏相,也称吕相(封地在吕),魏锜的儿子,将下军。邲之战,魏锜助荀首杀回战场,活捉公子谷臣,射杀连尹襄老;鄢陵之战,魏锜射中楚共王眼睛,功劳可圈可点,不应忘记他的后代。
    士鲂,士会的小儿子。士会、士燮都是贤臣,功不可没;况且士鲂去洛邑迎接公子周,也是大功一件,命他率领新军,正好还个人情。
    魏颉,魏颗的儿子,因封地在令狐,也称令狐颉。昔日魏颗在辅氏大败秦军,俘虏力士杜回,其功劳铭刻于‘景钟’(晋景公铸造)之上,功不可没。所以,命令狐颉为新君佐。
    另外,士燮的儿子士匄,应该已经进入‘八卿’,推测应该是下军佐。
    栾书向晋悼公询问,派谁为公族大夫?
    晋悼公认为,荀家朴实宽厚,荀会好学聪明,栾黡果敢决断,韩无忌(韩厥儿子)沉着镇定,任命他们做公族大夫,让他们教育卿的子弟恭敬、节俭、孝顺、友爱。
    悼公知道,祁奚果断而不过度,让他任中军尉;羊舌职聪明敏捷,让他辅佐祁奚;魏绛勇敢而不乱纪,让他任中军司马;张老智慧而不欺诈,让他任中军的候正,负责谍报工作。另外一些臣子,都适当定位。(《国语》)
    作为一个好领导,不论多么聪明,多么有本事,如果不能识人用人,一切免谈。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和孙权,他们可不像曹操那样文韬武略;但是,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会识人用人,且用人不疑,所以各自能鼎立一方。
    其实,晋国上层的内乱,对晋国的实力,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当兵的当兵,种地的种地,做买卖的继续做买卖,只不过死了一个国君,几个大臣,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百姓更期盼的,是来一个贤明的国君,给大家带来和平、幸福和希望。
    听说晋国新任国君贤明,夏季,鲁成公去晋国拜访。虽然这合乎礼法,溜须之情不言而喻。
    晋厉公死了,晋国的基业还在。晋文公、晋襄公的业绩就不用说了,晋成公、晋景公都不错,他们给晋国留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只差一个总览全局的好首脑,差一个心地善良而又绝顶聪明的好领袖。
    晋悼公的到来,恰好符合了晋国百姓的期盼。那年,他刚刚十四岁,将执掌一个庞大的晋国,将率领晋国的文臣武将,开启新的霸业。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官途危情 极乐轮回 斩龙:葬天棺 末日列车 杀一怪叠一毒,从新手村开始无敌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开局小姨子陷害,反手掠夺太阴之体 带着超级商场逛古代 七月半,鬼娶亲 我非池中物 苟在初圣魔门当人材 被迫给美女总裁当保镖 快穿:等待一个机会 咸鱼小妾 天真烂漫 随身空间之农女种田 你的机缘很好,我笑纳了 万族图鉴:你管这叫F级天赋? 我是最大总裁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