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龙大渊离开之后,史浩继续处理政事,听着各方的汇报。
可不知道是不是龙大渊最后几句话说到他心坎里去了,史浩一直有些心神不宁,到最后竟然出了两个十分浅显的纰漏,以至于前来汇报的官员与属吏也都察觉出他身上的不对来。
“史相公可是身子有哪里不妥当吗?是否要叫来御医诊治一二?”
面对一名内官的询问,史浩只能苦笑摇头:“无妨,老夫只是乏了。”
内官躬身说道:“这些时日真的是辛苦史相公了,若不是史相公殚精竭虑,准备后勤辎重,前线又怎么会有如此大胜?
只是如今声名都被虞相公得了,而史相公则隐于幕后,让小的觉得不值。”
史浩呼吸微微一顿,随后笑着说道:“这不是还有你知道我这番苦心吗?
为国做事,名誉官都是次要的,唯有天下太平,乃是我心中所愿。”
在场众人皆是感叹相公气度,却也不好再打揽史浩,随后纷纷告辞退去。
史浩在政事堂中端坐,直到所有人都离开之后,他的表情方才缓缓沉了下去,心中猛然升起一股愤恨。
正如龙大渊刚刚所说的那般,虞允文在北伐大胜之后,回到朝中是要加官进爵的。
而此时虞允文就已经是宰执,想要再进一步,要么史浩升任左相,虞允文为右相;要么虞允文就会一步到位,成为士大夫顶点的左相。
无论哪种结果,都不是史浩愿意看到的。
左右二相乃是宰执之首,在汉家体制之内,堪称位高权重至极。
这两名相公虽然有明确的高低之分,但也不是说左相就一定能将右相压得无能为力。
两者一定会互相分权的!
别说虞允文一步到位,爬到自己头上来,就算虞允文只是成为右相,史浩也是不可能容忍的。
尤其是之后虞允文肯定会再次率军北伐,建立更大的功业,到时候史浩岂不是就只能成为虞允文的副手,再也不能做主?
可话又说回来,史浩是真不觉得自己的能力与功劳要比虞允文小。
的确,前线厮杀乃是真正的生死一线,十分辛苦。
不过真当史浩在后方聚集粮草兵马,压服各地豪族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吗?
如今无论是声名还是功劳,全都被虞允文拿走了,而留给史浩的只有一些苦劳,这让他如何能忍?
可偏偏虞允文又不是一名只需要陷阵的武将,功人功狗之论也安不到他头上。
毕竟萧何是三杰,韩信也是三杰,一主民事,一主兵事,分不清谁高谁低,也只能让史浩生闷气罢了。
这也是史浩撺掇龙大渊去告状的根本原因,他是真的不想让虞允文再进一步了。
但是谁想到虞允文棋高一着,竟然早早做出了应对呢?
史浩在政事堂中枯坐许久,突然想起一事来。
“来人。”
有在政事堂偏房的属吏立即入内等待命令。
史浩问道:“捷报送到德寿宫了吗?”
“并无,今日捷报方才正经送达,各部尚书还有几位相公都十分忙碌,到现在只有陈相公让车马做了预备,却还没人正经去过一趟。”
史浩摇头:“太上皇即便退位,也不能怠慢,否则岂不是陷官家于大不孝之地吗?”
属吏不敢言语。
众人不想去的原因倒也简单,纯粹是因为赵构是个主和派,或者说投降派,此番见到捷报之后心情一定不会太好。
然而这毕竟是太上皇,该有的礼节也是少不了的,尤其是北伐大捷这种大事,终究还是得有一名宰执打起仗前去禀报,所以事情就拖了下来。
史浩见到属吏这番模样,也不想为难他,只是摇头笑道:“现在就将仪仗车马都拉出来,本相亲自去报捷。”
属吏不敢怠慢,立即着手去准备。
且说赵构居住的德寿宫并没有在皇宫大内,而是在皇宫以北。
这里原本是奸相秦桧的府邸,而秦桧将府邸选择在此处,乃是有望气者说此地有王气。
照理说,别说真的有王气,单单有这种传言,就足以让皇帝震怒杀人了。
但赵构与秦桧可不是普通的君臣关系,秦桧也不是普通的宋国宰执,而是作为金国在宋国朝中代理人而存在的。
对此赵构根本不敢说什么,甚至在秦桧府邸落成的那一天,亲笔御书“一德格天”作为匾额高高悬挂。
如此高大上的名号,配上赵构与秦桧二人在后世的盖棺定论,只能说有一种荒谬的讽刺感。
当然,以这二人的君臣关系,君臣相得那是不用想的,事实上,赵构早就惦记上秦桧的府邸了。
在秦桧死后,赵构直接将秦桧家人都赶了出去,并在秦府的基础上,扩建成为如今临近太庙、御街、西湖的庞大宫殿群。
也因此,史浩只是带着仪仗出了政事堂的大门,沿着御街走了不过一刻钟,就抵达了德寿宫大门处。
而经过通禀得以入内之后,史浩竟然走了小半个时辰,方才见到了正在大龙池旁垂钓的赵构。
“参见太上皇。”
赵构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默然半晌方才说道:“史相公果真是个厚道人,如今朕人走茶凉,也只有你敢继续凑过来了。”
赵构也是有自己的信息网的,杨沂中虽然卸任了提举皇城司,但毕竟根深蒂固,皇城司知道的消息,就没有他不知道的。
而杨沂中知道了,赵构自然也就知道了。
也因此,赵构早就知道了淮北大捷之事,甚至知道了张浚与刘宝的死讯。
坦白的说,当得知大捷消息的时候,赵构直接将屋舍砸了个稀巴烂,珍藏的金贵玉杯不知道砸了多少个。
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怒骂张浚。
你不是最会坏事吗?
坏了关中的局面,又坏了淮西的局面,如今怎么就不能将中原的局面也坏了?
而且还他娘的死得如此干脆利落,以至于赵构的满腔怒火都变得无处发泄。
捷报仅仅是一方面罢了,更让赵构恐惧的是权势的丧失。
作为投降派的实际首领,赵构可太知道底下那群瘪三们政治操守了,在金国主力尽丧,国家都快灭亡的情况下,投降就显得过于不合时宜,这些人要么转投主战派,要么就会被贬斥回家。
而没了铁杆的投降派作为支撑,赵构又如何拉住那些主和派与主守派?
尤其是主和派,其中不仅仅有那种真的弃国家半壁江山于不顾的人渣,更有觉得打不过金国,暂时议和以积蓄力量的士大夫。
后者尤为众多。
也不管这些主和派是虚情假意,还是真情实意,就如今金国这种情况,难道还要与他们议和吗?
如果要主战,要收复北方的话,又为何要与赵构站在同一战壕?已经做出成绩来的赵?不是更好吗?
这其实是宰执们今日不想来德寿宫的根本原因。
同样也是赵构如此惊慌的根源。
随着此次大捷,赵构的权力不可避免的丧失了。
史浩看了一眼肃立在一旁的杨沂中,没有搭理赵构的言语,只是拱手再次行礼说道:“下蔡大捷,南阳大捷,臣为大宋贺,为太上皇贺。”
赵构微微捏紧了鱼竿,却是含笑回头:“史相公辛苦了,只是不知道靡费多少,若是国库紧缺,那就先将景福宫的用度停了吧,朕还有几座酒库,足以养活自己了。”
史浩拱手:“太上皇仁念。”
赵构嗤笑一声:“什么仁念不仁念的,大哥这一搞,说不得朕在史书中落得跟晋惠帝一样的名头。”
史浩正色说道:“非有文景之治,又何以有武帝北击匈奴,成就大业?
世间俗人蠢人众多,岂不是运筹帷幄,积蓄实力,要比临阵决胜难上千倍万倍?想必以史书论,以千载论,终究还是要为太上皇献上美誉的。”
赵构目光一凝,咀嚼着史浩的言语,随后笑容更盛:“史相公所言极是,就比如这次虞相公统帅诸将进击自然是艰难。
可若没有史相公在后方殚精竭虑,又如何能击败金国?所谓功人功狗之论,不就应在此处吗?依朕看,史相公才是实打实的此战首功之臣,更是宰执天下之才!”
两个聪明人只是交流了片刻,就互相明白了心意,史浩随之告退离去。
而直到史浩走后,杨沂中方才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道:“官家,史相公如何会来?难道一个右相还满足不了他的胃口吗?”
赵构缓缓摇头:“这是第二个秦会之。”
杨沂中神情一变,却听到赵构继续言道:“但是其人空有秦会之的心性、权欲与本事,却注定没有金国般的大国为依仗,也只能找我来撑腰了。”
说到这里,赵构也不由得失笑出声。
“呵呵,之前竟然没发现朝中还有这般人物。”
杨沂中有些担忧的说道:“此人能信吗?”
赵构嗤笑摇头:“此人只要一日没有当独相,就可以相信。这宰执天下的位置,就如同个饵......”
说话间,湖面上的鱼漂沉下,赵构只觉得手上一沉,脸上不由得显出一阵喜色:“上钩了”
杨沂中望向湖面,夕阳之下波光粼粼,果真是一条大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