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第290章 迁都许昌,天下归心!大楚第一次科举,史上第一位状元诞生!

第290章 迁都许昌,天下归心!大楚第一次科举,史上第一位状元诞生!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90章迁都许昌,天下归心!大楚第一次科举,史上第一位状元诞生!(第1/2页)
    刘备遂留霍峻,率一万精锐镇守陈留,自率主力大军回师许都。
    同时,大批骑兵被派出,直奔济水沿线诸郡。
    数以百计的战船,也自泗水北上转入济水,奔赴兖州南部各郡。
    一切如萧和所料。
    几天后,消息传回许都,东郡,山阴,济北等诸郡济水,尽数被魏军掘开了南岸。
    一时间,兖州以南大片郡县,皆被淹成一片泥泽。
    数不清的良田房舍,尽数被曹操无情的淹毁。
    因事发仓促,这一次曹操来不及迁移各郡百姓,连事先示警都没有。
    故沿河十几万百姓,在毫无示警的情况下,便被大水所淹。
    所幸的则是,刘备派出救援的船只,随后便及时赶到。
    虽有数万百姓,不幸葬身于洪水之中,绝大多数的百姓,还是及时为楚军所救,幸免于难。
    一时间,兖州士民为之大震。
    没有被淹的伪魏士民,深为曹操的心狠手辣而寒心。
    被楚军救下的百姓,对刘备的仁义之举,自然是万分感恩,对曹操则是痛恨之极。
    曹操这一系列操作下来,虽是暂时延缓了楚军北进兖州,争得了一线喘息之机,却是失尽了兖州人心。
    刘备则用萧和之策,南归许都,一面休整士卒,一面安抚人心,同时将救下的灾民妥善安置。
    而为将来就近北伐,刘备在萧和庞统等提议下,正式下诏将楚王都迁于许昌。
    至此,天子继续留于应天,刘备的楚王宫则北迁至了许昌。
    鉴于许昌与荆州毗邻,刘备这个楚王能就近直接指挥荆州府兵,故关羽这个大将军,则改镇下邳,都督青徐二州军事。
    身为骠骑将军的张飞,则还镇寿春,都督淮南军事。
    江东方面,诸葛亮依旧以楚相国,汉尚书令的身份,留镇应天代刘备处置朝政,并都督江东诸郡军事。
    其余徐庶,法正,鲁肃,陆逊等人,或留于许都听用,或出任各州刺史。
    甘宁,魏延,文聘等诸将,也皆镇守各处要害。
    楚都迁于许昌三日后,刘备便下诏,于新收复的豫州,以及兖州南部诸郡,全面推行均田制,府兵制,以及科举制。
    豫州地处中原,原本也是士家豪族兴旺之州。
    譬如汝南一郡,就曾出了四世三公的袁氏。
    而颍川更是顶级士族遍布,什么钟氏,荀氏,杜氏,高氏…数不胜数。
    原本在这种顶级豪族众多之地,推行三制,尤其是均田制必定阻力不少。
    现在情况却不同了。
    曹操的九品中正制加私兵制,使得颍川大族们皆挺身而出,出钱出人,倾家荡产为曹魏而战。
    结果几场仗下来,陈群,杜袭,董昭等颍川魏臣死了一大半,颍川籍魏国私兵也几乎全军覆没。
    如此一来,颍川乃至豫州豪族,随之遭受重创,已是元气大伤。
    这种局面下,刘备以雷霆之威推行均田制,这些遭受重创的豪族们,便几乎就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只能乖乖的默许。
    他们不但不敢反对,还得老老实实的归还先前兼吞的无主之地给官府,用以赐给登记在册的自耕农。
    短短三个月内,豫州便顺利的完成了均田制推行。
    与此同时,分到了田地的青壮百姓,尽皆踊跃的应召进入鹰扬府,成为大楚一名府兵。
    短短时间内,豫州一役所俘获的魏军降卒,便尽皆通过府兵制轻松消化吸收,无缝衔接的转化为了大楚府兵。
    均田制和府兵制,皆顺利推行,接下来就是科举制了。
    此制的阻力更是可忽略不计。
    无论是寒门庶子,还是士家豪姓,皆是翘首以盼。
    没办法,豫州归入楚国已成定局,士族豪姓们就算心下再不情愿,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而在楚魏之战中元气大伤的他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楚国生存下去。
    均田制的推行,扼杀了他们兼并土地,只管埋头搞钱这条路,惟一的出路就是出仕为官,为大楚效力,为自己和家族谋一个前程。
    所幸楚王宽宏大度,不计前嫌,明诏无论你曾经效忠于谁,无论你是寒门还是士族,皆可参加科举,凭真才实学争一个出仕为官的资格。
    这等于刘备公开表态:
    以前的事,咱们就翻篇了,现在你们是我刘备的臣民,我自然一视同仁,给你们为我效忠的机会。
    不过这个机会,要靠你们自己争取,要你们自己去卷科举考试。
    你有真才实学,你卷赢了我才用你。
    于是这明诏一发,颍川乃至豫州兖州的士家豪姓们,无不是跃跃欲试,争相盼着通过科举争一个为大楚效力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90章迁都许昌,天下归心!大楚第一次科举,史上第一位状元诞生!(第2/2页)
    萧和遂向刘备进言,借着这个势头,趁势诏告天下,于今秋举行大楚第一次科举,正式开科取士。
    其实早在豫州一役前,萧和便已进献科举制,老刘也已诏告天下。
    只是适逢曹操大举挥师南下,老刘不得不将精力用于北伐之上,科举制虽已颁布,却一直未有机会举行。
    现下豫州已收复,伪魏也被打残,曹操只能躲在济水洪泽之后舔食伤口,再无主动南侵的能力和胆量。
    这种情况下,开科取士正当其时。
    刘备自是欣然采纳了萧和所奏,当即宣布,于楚国诸州开科取士。
    诏令传下,诸州沸腾。
    各州的寒门才俊,士家贤能,皆是跃跃欲试,迫不及待想要一展所学,博一个晋身之阶。
    于是在春末之时,大楚首次科举的乡试,于各州正式举行。
    青州,徐州,荆州,豫州,扬州,交州…
    大楚所控制的六州,各县各郡的才子们,从四面八方赶往州治,积极的参加首次科考。
    各州乡试进阶者,可得举人之名。
    秋收之后,各地的乡试胜出者,从四面八方抵达了楚王都许昌,参加会试,竞争名额更少的贡士资格。
    会试之后,其中佼佼者,便可入王宫,参加由刘备这位楚王,亲自主持的殿试,以争进士之名…
    是日,王宫明德殿内。
    刘备召集了萧和,庞统等在京重臣,共同审阅贡士们的试卷。
    现下并非天下一统,太平时节,正是魏楚争雄之际,战争无可争议的是排在万事之首。
    故在萧和的提议下,刘备将此次殿试的题目,定为写一道伐魏的策论。
    刘备与众臣们一篇篇翻阅,方略倒也不少。
    有主张派水军再入济水,封堵各处决口,使兖南诸郡的泥泽干涸,尔后大军北上收复兖州。
    也有主张将进攻的重点放在青州,大军沿黄河水陆并进,从东面收攻取兖州。
    多数的策论,虽然有理有据,却并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之处。
    “伯温,士元,这一篇策论,与其他人大不一样,你们快看看。”
    刘备忽然眼眸一亮,指着一张试卷说道。
    萧和与庞统等众人,齐齐围了上来共观。
    这一篇策略,主张将北伐的重点,放在洛阳,而非兖州。
    其一,洛阳乃大汉旧都,其政治意义远胜于许都。
    其二,伪帝身在洛阳,若能夺取洛阳,诛杀伪帝,便能彻底击碎曹魏的合法性。
    其三,伪魏以济水为屏障,其防御的重点,自然会放在荥阳,定陶,巨野等济水北岸重镇,洛阳方面的防御相对要松懈几分。
    进攻洛阳,既能避开兖南泥泽,又能避开魏军的防御重点。
    其四,夺取洛阳,便能截断伪魏兖司二州联系,断绝关陇魏军东出潼关驰援兖州,并与青州方向的楚军,形成东西对进,夹击兖州的态势…
    这位考生,洋洋洒洒千余字,从天时地利人和,从政治军事后期补给等等多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先攻洛阳的优势。
    “这个毌丘…毌丘俭,确实是见识不凡,与先前萧太尉提出的先攻洛阳方略,可谓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庞统啧啧赞许,顺口点出了这篇大作的作者。
    当看到毌丘俭三个字时,刘备及众臣皆是一脸陌生,对这个名字显然知之甚少。
    萧和却是笑了。
    这位可是一个猛人啊。
    当年历史中,此人可是率曹魏之兵,发动了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一举荡平盘踞于辽东以北的高句丽,为华夏拓地数千里。
    合肥一战,更是击破了诸葛恪举全国之力,兴二十万吴军,对淮南所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
    这个毌丘俭,可称得上是与邓艾,郭淮,以及陈泰并列的曹魏四大名将。
    与那三位不同,这毌丘俭除了武略非凡之外,还博闻多才,精于诗文,有多篇传世佳作。
    这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奇才!
    也难怪他能写出这么一道既文采赏心阅目,又深得用兵之道的伐魏策论。
    “孤若没记错的话,此子应该是毌丘兴之子,孤记得当年这毌丘兴原本是曹将,应该是寿春一役为我军所俘,归顺于孤。”
    “没想到,毌丘兴膝下,竟有这么一个厉害的儿子!”
    刘备想起了毌丘俭的家世,不禁啧啧慨叹。
    这时。
    萧和思绪从回忆中收回,当即一拱手,欣然道:
    “大王,臣以为就凭这篇伐魏策论,大王便可钦点这毌丘俭为我大楚第一位状元!”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出宫第四年,清冷摄政王夜夜求复合 无终倦意 炼神鼎 江湖情长 村妇够野 末世抽中s级天赋,我带蓝星崛起 异兽入侵:我成了邪教boss! 闪婚后高冷江律在她怀里哭唧唧 我带军文穿越成王妃,嘎嘎乱杀 我的谍战岁月 摄政王殿下,你家杀手缺根筋! 嫡女重生,皇上的小娇娇杀疯了 二婚嫁京圈大佬,渣前夫疯了 第一天骄 凤凰大领主 星宇世界传奇公会 无限超进化 人在末世,我能联通现实 武道长生,我的修行有经验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