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清晨,星联总部的办公楼内,忙碌的工作节奏一如往常。
李凡刚步入会议室,秘书已经递上了一份特殊的报告。
“李总,昨晚星语上,突然爆火了一首歌,名字叫《广寒宫进行曲》。”秘书一边调整平板上的播放界面,一边继续说道。
“是一位普通网友匿名创作的,旋律和歌词都围绕月球基地,全球范围内的转发量现在已经破纪录了。”
李凡挑了挑眉,接过平板:“网友创作?有意思。”
点击播放,第一声悠扬的音符,在会议室内响起。
旋律既磅礴又带着一丝梦幻,仿佛能把人拉入月球那浩瀚无垠的荒原。
歌词的画面感更是震撼:
“跨越万里的星途,脚步踏向皎洁的永恒”
“广寒之宫,不是神话,是人类的篇章”
......
每一个字,都带着人类探索太空的决心和浪漫情怀。
李凡听完后,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确实不错,比不少专业团队做出来的东西,还更有感染力。”
“全球的网友都这么觉得。”秘书点开星语,页面上的讨论热火朝天。
“《广寒宫进行曲》简直太燃了!简直是为人类太空梦量身打造!”
“我现在循环了一整晚,已经能背歌词了!”
“这应该成为广寒宫的正式主题曲吧?必须安排!”
评论区里还有不少搞笑的留言。
有人配合旋律,录制了全家大合唱的短视频;有人把歌曲改编成广寒宫“打工人”版......
甚至有人上传了沙雕动画,把李凡画成“广寒星君”手执权杖站在月球上,颇有几分戏谑。
“‘全球航天联盟’也关注到了。”秘书补充道,“刚才法国航天局的官方账号,还转发了歌曲链接,称这首歌是‘人类星辰梦的文化注脚’。”
这时,方东河推门进来,满脸笑意:“李总,你得看这个,网友们的脑洞真不是盖的。
现在这首歌,已经登上了三十多个国家的音乐排行榜,堪称‘地球单曲’。”
他边说边递上手机,一条热搜标题跳入李凡的视线:“谁能拒绝《广寒宫进行曲》的浪漫?”
“我倒是不拒绝。”李凡点开评论区,边看边笑,“不过,网友这么嗨,我们得小心别让‘浪漫’冲淡了现实。”
正当气氛轻松时,一条新的新闻弹窗跳了出来。
“质疑声出现:浪漫是否掩盖了现实的艰难?”
“有点意思。”李凡眯起眼睛,打开了文章链接。
文章开篇直接点题:“《广寒宫进行曲》的旋律无疑美妙动人,但我们是否忽略了太空探索的真实面貌?
月球基地的建设,不只是梦想,它还意味着极限环境下的生存考验、巨大的经济压力,以及不可预知的风险。”
接着,文章列举了一系列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甚至引用了一些专家的观点,认为这首歌过于浪漫化,可能误导大众,让他们以为太空探索只是诗歌般的浪漫,而忽视了背后的巨大代价。
会议室里,方东河读完文章,轻轻哼了一声:“唱个歌还能唱出争议来,这些人是不是太较真了?”
李凡却摇了摇头,表情平静:“不,质疑声反而说明了这首歌的影响力。如果没有触动到足够多的人,谁会费心来反对?”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深思:“但文章里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太空探索确实浪漫,可同时也是最艰难的事业之一。如果让大家只看到美好的一面,那就失去了真实的分量。”
秘书插话道:“可网友们对这首歌的认可,已经远超预期了,我们要不要趁热打铁,把它变成星联的宣传资源?”
李凡摆了摆手,目光闪烁:“先等等,热度只是开始。我想看看,这首歌还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什么样的波澜。”
当晚,《广寒宫进行曲》的播放量突破两亿,媒体纷纷报道,甚至登上了多家国际新闻头版。
歌曲的旋律,在各个国家回荡,不同的文化都在歌词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
李凡站在会议室的落地窗前,耳边回荡着那激昂的旋律。
他的目光穿过夜空,仿佛看到了月球上的广寒宫,正随着旋律在建成。
“这不仅仅是一首歌。”他喃喃自语,眼中透着深邃,“它正在让人类的太空梦,变得触手可及。”
会议室内的讨论还在继续,李凡却独自一人返回了办公室。
他的步伐略显沉重,虽然脸上没表现出什么情绪,但脑海中却充满了翻涌的思绪。
回到办公室,李凡坐在椅子上,重新打开了《广寒宫进行曲》的播放链接。
随着旋律缓缓响起,刚刚紧绷的心情,被这悠扬的音乐慢慢舒展开来。
“跨越万里的星途,脚步踏向皎洁的永恒......”
歌词再一次回荡在耳边,他闭上眼睛——
仿佛看到了月球上的广寒宫初具雏形,巨大的金属模块,在荒凉的月壤上熠熠生辉,而地球的蓝色身影,则在月球的天空中温柔注视。
此时,李凡也想起了之前的会议片段:
“月球的建设并不是儿戏。”一位欧洲航天机构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
“这是全球资源和技术的博弈,每一步都需要精准计算,而不是被浪漫化的歌曲和文化冲昏了头脑。”
李凡当时淡然回应:“没人否认技术和博弈的重要性,但你必须明白,太空探索不只是机器运转和公式计算。
这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跃迁,它需要的不仅是科学家,还有每一个普通人的信念和想象。”
代表们当时沉默了,但李凡知道,他们心中未必完全认同。
他也明白,这不仅是他们的局限,更是整个太空事业在当下的困境——人类的远征,从未真正点燃全民的共鸣。
歌曲渐渐进入高潮部分,那种激昂的旋律,让李凡再次睁开眼。他
低头看着电脑屏幕,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弹出的评论框里,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依然没有停歇:
“我觉得这首歌,比那些官方宣传片震撼多了!”
“广寒宫是真实的,但它更是我们的梦想!”
“每次听到这首歌,我都觉得,我们终究会超越自己,去征服那些遥远的星辰。”
一条条评论犹如火花,点燃了李凡的思绪。
他靠在椅背上,深深吸了一口气,眼神变得愈发深邃。
星联成立之初,他想着用技术改变世界,用未来的视角,突破那些看似无法跨越的界限。
但现在,他越来越懂得了,技术之外,还有更深远的东西。
“文化的力量......”他低声喃喃,“这才是真正能改变一切的核心。”
这不仅是一个月球基地的建设项目,它已经变成了全球人类的共同符号。
广寒宫不再只是航天的技术成果,更是无数人对未来的想象和憧憬。
而《广寒宫进行曲》,正是这个符号的引爆点。
“如果星联只做技术提供者,那我们只是开路者。”他喃喃道。
“但如果我们能让技术与文化结合,让它们成为联结全球的桥梁,那我们就是时代的塑造者。”
他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深市的璀璨夜景。
城市的灯火如星辰般闪烁,而他的思绪却早已越过地球,来到了月球上的广寒宫。
“或许,我们该重新定义星联的使命。”他转身坐下,打开了办公桌上的笔记本,写下了一行字:“技术是手段,文化是灵魂。”
这一刻,他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成为技术领域的领先者。他想让星联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符号,一个推动全人类迈向未来的灯塔。
“广寒宫只是起点。”李凡轻声说道,眼中闪过一抹自信的光芒,“接下来,我们要让更多人加入这场星际文明的构建。”
办公室里,歌曲的尾声缓缓结束,旋律久久回荡,而李凡的目光则穿越了夜空,坚定地落在那轮明月之上。
次日,星联总部的会议室中,气氛不同以往的紧张,而是带着一种轻松的创意火花。
“《广寒宫进行曲》目前的热度还在攀升,全球流媒体平台已经将它推到了首页。”秘书快速汇报。
“星语上的讨论量,超过了三千万,甚至有网友开玩笑,说它比各国的航天计划更有号召力。”
“号召力?”李凡听到这个词,微微一笑,手指轻敲桌面,“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他转向负责星联品牌传播的团队主管:“这首歌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我们的工具。我要你们尽快找到这位创作者,不管用什么方式,把他带到星联来。”
“是。”主管点头,心里却隐约猜到李凡的意图。
会议继续,李凡站在一块白板前,拿起笔,快速画出几个关键词:文化、传播、共鸣。
“听着,各位。”他的目光扫过团队成员,语气低沉但坚定。
“星联一直以来的使命,是用技术改变世界。但现在,我看到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我们需要用文化去联结世界。”
他停顿片刻,继续道:“技术可以让我们登陆月球,但文化才能让全人类的心,跟随我们一起上去。
广寒宫不仅是一个科学基地,它必须是一个象征。
一个让每个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到骄傲的象征。”
一旁的方东河忍不住开玩笑:“李总,听着像是要搞大新闻了。具体怎么做?不会是让我们全员去写诗吧?”
会议室内爆发一阵轻笑。
李凡却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玩味:“诗歌的确重要,但我想得更大。”
他指了指屏幕上的歌曲标题,“以《广寒宫进行曲》为契机,我要推出一个全球性的文化活动,名字就叫‘星语传递’。”
白板上,很快写满了“星语传递”的初步规划。
“活动核心很简单。”李凡放下笔,转身看向所有人。
“邀请全球的人,以太空为主题,创作他们的作品:诗歌、画作、音乐、短视频,甚至是简单的想象,形式体裁不限。
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
团队成员纷纷点头。
负责品牌推广的主管忍不住补充:“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把星联的太空项目拉近普通人,还能形成全球范围的文化共振。每个人都能成为太空探索的一部分。”
“没错。”李凡嘴角扬起,“而且,我希望这不止是一场活动,它应该成为一种潮流。星联不是孤立的科技公司,而是全球未来梦想的中心。”
几天后,“星语传递”活动正式上线。
在星语、星视等平台的页面上,一段简短的视频引发了全球关注。
视频开头是《广寒宫进行曲》的旋律,随后画面切换到地球和月球的震撼影像。
“你曾经幻想过太空的样子吗?”李凡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月球的广寒宫,是人类迈向星辰的第一步。但我们相信,这不仅仅是科学家的征途。它属于每一个人。”
“从今天起,我们邀请你,分享你的‘星语’——对太空的想象,对未来的期待。让我们一起,创造属于全人类的星际文明。”
短短一分钟的视频,在发布后不到一小时内,浏览量突破一千万。
评论区瞬间被网友的热情淹没。
活动开始后,星联收到了无数的投稿。
一位非洲的少年,用废旧零件搭建了一艘“月球登陆器”,虽然粗糙却充满创意;
一名法国画家,用油画描绘了“广寒宫”的壮丽场景,被网友称为“月球上的《星夜》”;
甚至还有一群工程师,写了一段绕口令,用公式和数字押韵,表达对星际探索的向往......
“李总,这是前几天收到的投稿合集。”秘书递来一份文件,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还有更多的作品在路上。”
李凡翻了几页文件,作品的多样性让他大为惊叹。
一幅幅图画、歌词和视频,仿佛将月球基地的冷冰冰的工程计划,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当天晚上,李凡站在太空电梯的观景台上,录制了一段简短的讲话。
“技术是骨骼,文化是血肉。”他面对镜头,语气平和却充满力量。
“《广寒宫进行曲》让我们看到,太空探索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人类心灵的远征。”
“星联的目标,不只是抵达月球,更是将人类的目光带向星辰大海。
感谢每一个为‘星语传递’贡献创意的人类同胞,你们的梦想,正在成为我们迈向未来的动力。”
画面定格在夜空中的太空电梯,以及升起的明月。
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广寒宫进行曲》的旋律。
李凡的声音在夜色中回荡,坚定而深远:“技术让我们到达,但文化让我们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