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星联总部高层会议室,气氛凝重而紧张。
巨大的屏幕上,一座未来主义风格的太空基地模型缓缓旋转,清晰可见科研实验区、生活区、能源模块和制造车间的分布。
项目代号“星栖”,这是星联耗费十余年筹备的、雄心勃勃的计划。
李凡坐在主位,目光扫过会议室中神色各异的高管们。
他缓缓开口:“诸位,‘星栖计划’的核心设施,已经完成设计,关键技术问题也逐一解决。”
“我们正一步步接近最终目标——在人类历史上,建成第一座全功能太空基地。”
“然而,现阶段有个致命问题悬在我们头顶——人。”
方东河率先发言,语气中透着兴奋:“从通信到能源,再到重力模拟,我们解决了无数难题。”
“按计划,首批设备明年可以送上轨道。”
“只要这些模块完成组装,‘星栖’的框架就基本成型。”
曲云山接话道:“没错,而且我们的新材料技术也准备好了,结构强度足以抵御现在已知的最极端太空环境。”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认同的低语,所有人都为这耗时十余年的成果而感到自豪。
然而,接下来的话题却让气氛一转。
“技术没问题,但志愿者是个大麻烦。”负责人力资源的乔鸣夏皱起眉头,摊开一份报告。
“我们在内部选拔了第一批候选人,但总数不到计划人数的30%。其中符合心理和体能双重要求的,只有15%。”
“这意味着,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手,来支持初期的测试和运营。”他说完,所有人都沉默了。
“为什么不早准备?”杨庆华忍不住抱怨,“这种事不应该是几年就能规划好吗?”
“规划了!”乔鸣夏拍了一下桌子,语气有些激动。
“可问题是,太空环境不是开玩笑的!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能在真空、高辐射条件下长期工作的专业人员。”
“这可不是招几个程序员就能解决的事!”
“冷静。”李凡敲了敲桌子,目光如炬,“这个问题在我的预料之内。现在不是互相埋怨的时候,而是找办法。”
方东河试探性地问:“要不,我们增加内部培训?选拔再严格一点,总能多找几个合格的人。”
“内部潜力已经挖到极限了。”乔鸣夏摇头,“再严格,也挖不出多一倍的人。”
会议室里再次安静下来,李凡靠回椅背,陷入思索。
此刻,他深感肩上的责任之重——这不仅是星联的计划,更是人类迈向宇宙的关键一步。
而这一步,却可能因“人”的问题卡住。
窗外天色渐暗,李凡的思绪飘回多年前。
当时,他第一次提出“星栖计划”时,很多人说这是“白日梦”。
但如今,“白日梦”正在变成现实。他用十年的坚持,让技术突破成为可能。现在,他不会允许任何问题,阻挡前进的脚步。
“既然内部解决不了,我们就看外部。”李凡猛地站起身,打破沉默。
众人愣了一下,紧接着有人提出异议:“李总,从外部选人,虽然能解决人数问题,但风险很大啊。”
“毕竟我们这可是前所未有的项目,让外人参与......”
李凡微微一笑,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正因为前所未有,才需要全球的资源和智慧。”
“这不是一个国家的项目,而是全人类的未来。星联必须有这种胸怀。”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一片安静。所有人看着李凡,仿佛看到了他眼中燃烧的雄心。
会议结束后,李凡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万家灯火。
他知道,全球选拔计划,会引发更多复杂的问题,甚至可能受到阻力。
但他也清楚,这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丁玉发来的消息:“工作那么忙,记得按时吃饭。”
李凡盯着这条消息,眼中浮现出一丝笑意。
他回了一个“谢谢”后,又陷入了沉思。
亚洲联盟,或许真的是一个值得利用的桥梁。
窗外的星空明亮而遥远,仿佛在呼唤着人类的脚步。
李凡握紧拳头,低声自语:“星栖计划,不会停下。我会让全世界都为它努力。”
深夜,星联总部的灯光依旧明亮,但李凡已经回到家。
他刚推开门,就闻到厨房里飘来的饭菜香味。
一天的疲惫,似乎瞬间被冲淡了几分。
晚餐时,丁玉细心地给李凡夹了一块红烧肉,轻声问道:“怎么了?平时你这人遇事不都是一往无前吗?今天看着有点不对劲啊。”
李凡看着丁玉,犹豫了一下,终于开口:“‘星栖计划’的初期测试,需要一批能胜任太空环境的人。”
“我们内部选拔了一圈,人数差得远,全球合作又面临很多阻力。这个问题不解决,项目可能会拖下去。”
“这么严重?”丁玉皱起眉头,放下筷子,语气认真起来,“那你们会议上讨论出办法了吗?”
“讨论了,但目前还没找到突破口。”李凡叹了口气,眉宇间透着一丝难得的疲惫,“这事说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难度太大。”
丁玉看着他,思索了片刻,忽然说道:“要不你换个角度想想?星联本来就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企业,你完全可以借力啊。”
李凡抬起头,目光中多了几分疑惑:“借力?你指的是?”
“亚洲联盟。”丁玉的语气笃定,“这是现成的资源和影响力摆在那里,完全可以帮你推动这件事。”
“而且,这不光是招人,还可以通过他们的网络,面向全球发起招募。”
“你不是常说星栖计划属于全人类吗?这就是最好的机会。”
李凡愣了一下,像是被点醒了什么。
“面向全球招募......”他喃喃道,眼神逐渐明亮起来。
“再联合多国政府,共同选拔和培训,这样不仅能解决人手问题,还能扩大我们在国际上的合作影响力。”
“我完全可以设计一个全球选拔计划,不限国家,不限背景,只要符合标准,就要为我们所用。”
丁玉笑着点点头:“没错,这就是我想说的。”
“你啊,有些时候,就是喜欢自己扛,但是你自己不也是常说,懂得借势才是真正的智慧。”
李凡深吸了一口气,看着丁玉的目光里,充满了感激和欣赏。
“你啊,总能在关键时候提醒我。这个建议,很有价值。”
第二天一早,李凡召集了核心团队,把丁玉的建议提了出来。
会议刚开始,乔鸣夏便忍不住吐槽:“李总,亚洲联盟的确是个不错的方向,但他们的办事效率,你又不是不知道。”
“再加上多国联合招募,这得拖多久?”
李凡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担忧和吐槽。
“时间不是问题,只要方向对了,我们可以加速推进。亚洲联盟的资源优势,加上星联的全球影响力,完全可以弥补效率的问题。”
方东河眉头微皱,接过话:“全球招募确实能解决人数问题,但训练这些人适应太空环境,周期可不短。咱们项目的进度,会不会被拖慢?”
李凡的目光从桌边一一扫过,语气坚定:“这件事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时间成本再高,也比人手短缺强。再说,培训的事,我们可以同步进行,不会拖延进度。”
曲云山在一旁点了点头:“这倒也是个法子。只要选拔机制设计得够好,全球招募反而能帮我们筛选出更优秀的人才。”
“那就这么定了。”李凡拍板,“联系亚洲联盟和相关合作方,我需要看到一份全球招募计划的初稿,最迟三天内提交。”
“苏总,这件事情交给你负责组织完成。”
苏雅馨闻言点头应下。
三天后的下午,星联官方对外宣布,即将启动“星栖计划”全球志愿者招募,并将联合亚洲联盟和多国政府,进行多轮筛选和培训。
这一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在国际航天界和媒体中引发热议。
“星栖计划要招募志愿者了!我有机会参与吗?”
“这可不是普通的工作,这是上天!”
“星联的动作真快,全球范围的招募,意义非凡啊!”
看着网络上激增的讨论热度,李凡内心感到一丝满足。
他明白,这只是第一步,但有了丁玉的提醒和团队的执行力,他已经看到了问题逐步解决的希望。
夜晚,他回到家中,看到丁玉正靠在沙发上看书。
他走过去,轻轻握住她的手:“今天你帮了我大忙,谢了。”
丁玉抬头笑着打趣道:“行了,别煽情了。以后记得多听听我的建议就行。”
李凡闻言也是笑了笑。
星联发布全球志愿者招募消息后,世界各地迅速掀起了一场“星际狂潮”。
“我报名了,虽然不一定通过,但能为星联的计划出点力,就值了!”
“这可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座太空基地,能参与哪怕一丁点都是一生的荣耀!”
“体能测试?没问题!心理评估?我一定行!”
报名人数在短短三天内,就突破了30万。
这其中不仅有各行业的精英,还有不少普通人,抱着对星辰大海的憧憬提交了申请。
但报名的热潮背后,是一系列严苛筛选的开始。
星联的选拔机制包括三轮筛选:
第一轮,是基础条件审核,主要针对体能和医学要求;
第二轮,是心理评估,测试候选人在孤独、压力和极端环境下的表现;
第三轮,则是技术能力考核,包括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第一轮筛选中,超过80%的报名者被淘汰。
尽管标准早已对外公开,仍有大量申请者在被告知结果时表达了不满。
“我怎么可能不合格?”一个申请人对着采访镜头抱怨,“星联说要招全球志愿者,但看起来更像是在挑精英!”
网上的讨论愈发激烈,有人开始质疑筛选是否过于严格:“星联这标准,是不是压根儿不想让普通人参与?”
与此同时,部分国际合作方,对筛选机制也提出了意见。
尤其是亚洲联盟的一些成员国,他们希望更多自己的公民能通过筛选,借此想在“星栖计划”的测试中,占据更多话语权。
在一次联合评审会议上,一位越南的代表直接指出:“李总,我得说,你们的筛选标准确实很科学,但过于严苛,也有些不够灵活。”
“我们的一些申请者,其实可以通过后续培训弥补不足,但却因为初期的硬性标准被淘汰了。”
李凡坐在主位,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他看向对方,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压迫感:“如果这些人,因为身体条件或心理适应问题,在太空中出现状况,谁来负责?”
“‘星栖计划’的成功与失败,到了现在,早就已经不只是星联的事情了,更是关乎于全人类的未来。我们不能冒这个险。”
另一位印尼代表随即附和:“李总的担忧没错。但我认为,有些候选人的潜力,或许是可以挖掘的。一次筛选,并不能完全代表他们的能力。”
会议室里气氛一度僵持,双方的分歧愈发明显。
面对争论,李凡决定亲自处理。
他打开一份报告,将其中的数据投影到屏幕上:“各位,这是第一轮筛选的详细数据。”
“我们并不是要排除任何人,而是为了项目的安全性和效率。”
“这些标准,不是为了限制,而是为了确保‘星栖计划’的每一步都稳妥。”
随后,他话锋一转:“但我也理解大家的顾虑。”
“为了平衡双方需求,我建议引入双轨并行的选拔机制。”
“一方面,是严格符合现有标准的核心候选人。”
“另一方面,是潜力候选人,他们需要通过额外的培训和测试,才有机会参与项目的后续阶段。”
这个方案得到了多数与会者的认同。
亚洲联盟其他成员国的代表,闻言也是松了口气:“如果能增加一些培训和测试环节,那确实更具包容性。”
“而且这样的话,既保证了标准,也兼顾了更多可能性,是个更好的办法。”
一周后,经过紧张的评估和协调,首批候选人名单终于敲定。
最终的候选者,包括各国的顶尖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和训练有素的太空爱好者。
当然,也包含星联不同类型的机器人。
他们来自不同背景,但有一个共同点——对探索星空的热爱和献身精神。
星联通过“星语”平台公布了这份名单,并特别录制了一段视频,展示候选者的风采。
这段视频,也通过“星视”推送给了全球的用户。
视频中,从他们的汗水与坚持,到测试时的紧张和兴奋,每一个细节都深深感染了一个个观众。
“这些人,是代表全人类迈向太空的先锋。”李凡在视频最后说道,“而星栖计划,不只是一个项目,更是一场属于全人类的征程。”
夜晚,李凡站在星联大厦的阳台上,手中拿着那份最终名单。
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会更艰难,但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他抬头望向夜空,眼中闪烁着无尽的期待和决心:“今天的选择,决定了明天的未来。而我们,终将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