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星联的营销部门,最近忙得不可开交。
太空旅游计划自上线以来热度居高不下,日程表上预约已经排到了两年后,而市场部的邮件里,每天都堆满了客户咨询和合作请求。
然而,今天一个特别的消息,在部门内部炸开了锅。
“快看这个!”一个年轻的大学实习生,兴奋地举着手机冲进办公室,“这是我们星语平台上的热门评论,点赞都快破百万了!”
“什么东西?”部门主管推了推眼镜,不慌不忙地接过手机。
屏幕上显示着一条置顶留言:“既然能去太空旅游,为什么不直接把太空当墓地呢?一辈子没能上太空,死后也得去一趟啊!”
办公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这人脑洞也太大了吧!不过......听起来好像还挺有意思?”
“是啊,‘死后上太空’,这不就是另一种方式的梦想实现吗?”
“哈哈,这样的话,我的骨灰,以后也能绕着地球转几圈?”
主管本来只当是个玩笑,但看着评论下成千上万条跟帖,以及疯狂上涨的点赞数字,心中突然一动。
“这事如果真做起来,也许......”
两个小时后,这条评论的截图,出现在李凡的办公桌上。
“李总,这是我们今天早上发现的。”负责社交媒体的经理有些忐忑地解释,“一开始只是网友的调侃,但很快热度飙升,我们觉得这背后可能有潜在的市场价值。”
李凡放下手中的资料,眉头微皱地盯着屏幕。
他缓缓念了一遍那条评论,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太空墓葬,听上去挺有意思。”
苏雅馨接过话头,语气中透着一丝试探:“李总,虽然这个点子很新颖,但是不是太过猎奇了?会不会引起一些负面舆论?”
“负面舆论?”李凡挑了挑眉,目光从屏幕上移开,落在对方身上。
“你觉得当初我们做太空旅游的时候,有多少人说这只是给富豪提供新噱头?结果呢?现在全球都在排队。”
话音一落,苏雅馨顿时语塞,而其他高管则忍不住窃笑。
李凡继续说道:“记住,创新总是从疯狂的想法开始。关键在于,如何把疯狂变成现实。”
次日,会议室内,星联的高管们围坐在圆桌前,面前摆着刚刚打印出来的市场调研报告。
李凡站在白板前,手里拿着一支记号笔。
“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李凡指着白板上的图表说道。
“全球范围内,富豪阶层对独特纪念形式的需求正在增长。
特别是那些关注环保和个性化的人群,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墓地或墓碑。这是我们切入市场的机会。”
“但是,李总,”江子胜开口,语气中透着一丝谨慎,“太空墓葬涉及到国际法规,尤其是卫星轨道的使用。这类项目可能会引发争议,甚至被某些国家阻挠。”
李凡转身看向江子胜,点了点头:“很好,你提到的正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要启动这项业务,我们需要确保每一步都合规,尤其是在太空资源的使用上。这是技术问题,也是法律问题。”
方东河插话:“我觉得更大的挑战在于技术。无论是将骨灰发射到轨道,还是在太空中建造纪念设施,这对成本和安全性的要求都很高。”
“技术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方东河推了推眼镜,语气中带着专业的自信。
“我们现有的发射技术和轨道部署能力,完全能满足初期需求。关键是成本控制和商业模式设计。”
李凡敲了敲白板:“所以,我们要分阶段推进。
第一步,推出轨道纪念卫星服务;
第二步,开发太空骨灰安置舱;
第三步,如果市场反应足够好,我们可以探索更大规模的太空纪念项目,比如在月球上建立永久纪念碑。”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思,几秒后,苏雅馨率先点头:“如果能设计出足够吸引人的服务方案,这确实会成为一个全新的高端市场。”
散会后,李凡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繁华的都市夜景。
他脑海中浮现出那条简单却大胆的评论:“死后上太空,骨灰绕地球一圈。”
这是一个充满科幻意味的画面,但背后却隐含着人类对宇宙的终极向往。
“这不仅是商业。”他低声自语,嘴角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这是将梦想延续到生命的尽头。为什么不呢?”
两天后,星联总部会议室里,气氛比平时的高层会议更显紧张。
长桌两侧坐满了集团的核心高管,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份“太空墓葬计划”的初步方案。
桌上的投影设备正播放着设计图:轨道纪念卫星、太空骨灰舱,甚至还有构想中的月球纪念碑。
李凡坐在主位,神情平静,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扫视了一圈,声音低沉但清晰:“各位,太空墓葬计划听起来很新奇,但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真实、直接的看法。”
话音刚落,苏雅馨第一个开口。
他语速很快,带着一丝兴奋:“李总,我认为这个计划,它不仅有商业价值,还能进一步巩固星联的品牌地位。”
“对,但这个想法太超前了。”负责公共关系的鲁语芙接话,眉头紧锁,语气中透着谨慎。
“公众舆论未必能接受这种服务。尤其是一些传统文化中,墓地是非常敏感的话题。太空墓葬可能会被批评为商业化过度,甚至引发伦理争议。”
“伦理争议?”苏雅馨忍不住反驳,语气里带着不屑,“我们做的事情,是让逝者实现星辰归宿的梦想。这种高度,难道不比一块墓碑有意义?”
“有意义和接受度是两回事。”鲁语芙毫不示弱,冷静地回击。
“你有没有想过,国际媒体可能会怎么写?‘星联把太空当作富人的墓地’。这样的标题一旦出现,我们之前积累的品牌形象,可能会受到巨大打击。”
李凡没有插话,只是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他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扫过,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在等待最恰当的时机。
“鲁总说得没错。”江子胜接过话题,语气沉稳。
“除了舆论,这个项目还面临法律风险。特别是地球轨道的管理,涉及多国协议。如果操作不慎,可能会引发外交问题。”
“法律可以解决。”方东河语气坚定,直接打断江子胜的话。
“轨道上的纪念卫星,不需要占用太多空间,更不会干扰其他卫星系统。
至于舆论,我们可以用技术来回应——比如用最环保的材料,甚至开发可回收的纪念模块,主动引导话题。”
这句话让会议室里短暂安静了一瞬。所有人都看向李凡,等待他发言。
李凡缓缓站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声音平静却充满力量:“太空墓葬这个想法,确实大胆,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可能成为我们新的突破口。”
他顿了顿,看向鲁语芙和江子胜:“舆论确实是个问题,但请记住,争议并不意味着失败。
我们可以引导讨论,塑造它的意义:‘星辰归宿’,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而不是简单的商业化行为。”
他转头看向方东河,点了点头:“至于技术和环保,我们必须做到极致,让人无可挑剔。
轨道卫星的设计,不仅要安全,还要让公众感受到星联的责任感。”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苏雅馨身上:“苏总,市场推广的节奏一定要把握好。
不要在一开始,就把它推成高调的商业项目,而是以纪念和人文关怀为核心,逐步打开市场。”
李凡的语气一转,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决定,这个项目立刻启动。它不仅是商业机会,更是一次塑造未来文化的尝试。
如果我们不做,迟早会有其他人做,而我们不会等到那一天。”
会议结束后,团队立即行动起来。
技术部门开始完善纪念卫星的设计方案,市场部制定了以“星辰归宿”为主题的推广计划,而法务部门则开始研究,如何规避国际法规的限制。
一周后,星联正式对外宣布“星途永恒计划”,提供包括轨道纪念卫星和太空骨灰安置舱的服务。
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了全球热议。
有人赞叹星联的创新,也有人批评这种商业化行为,但更多的人被“让逝者回归星辰”的理念深深打动。
李凡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反馈邮件。
他的目光,停留在一封简单的邮件上,只有一句话:“谢谢你们,让我们有机会圆梦太空。”
他关闭邮件,望向窗外的星空,嘴角浮现一抹笑意。
几天后,星联总部新闻发布会。
大厅内座无虚席,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派出了资深记者,连一些国际航天组织的代表也在场。
巨大的屏幕上,循环播放着“星途永恒计划”的宣传视频,画面中,一个骨灰安置舱在宇宙中缓缓飘过,背景是蓝白相间的地球。
李凡站在台上,身后是“星途永恒计划”的大字,他的神情从容且自信。
“各位,欢迎来到今天的发布会。”他的声音浑厚,带着磁性,“今天我要宣布的计划,不仅仅是星联的一项新业务,更是一个超越生死的梦想。”
他稍作停顿,扫视了一圈现场,继续说道:“‘星途永恒计划’,旨在为每一个渴望触碰星辰的人,提供一个机会。
无论是为逝者打造一颗轨道纪念卫星,还是将骨灰安置在宇宙之中,这都不只是纪念,而是一种新的文化,一个关于生命与宇宙的连接。”
台下记者们疯狂记录,有人低声讨论:“这太大胆了,但不得不说,确实震撼。”
发布会结束不到半小时,星联的官网和星语平台,就被访问量挤爆了。
“星途永恒计划”的宣传视频,在各大平台迅速登上热搜榜,而与之一起席卷网络的,还有铺天盖地的讨论。
【特洛·马丁内斯】:太酷了!这才是真正的星辰大海,连生命的尽头都能如此诗意。
【横山贤二】:有钱人的浪漫,不知道我以后,能不能给骨灰买个太空经济舱?
【魔爪魔】:科技的进步,确实让人感叹,但这样真的不会太商业化吗?
与此同时,星联的太空墓葬业务订单系统,也被蜂拥而至的客户挤满。
一位来自中东的石油富豪第一个提交申请,他直接订购了一颗私人轨道卫星,为整个家族制作一个“永恒的家园”。
还有一位北美富豪,直接联系星联市场团队,表示愿意以高出官方定价50%的价格,优先预订轨道安置舱。
苏雅馨看着后台不断刷新的数据,差点乐得跳起来:“李总,我们的预订系统已经满了!富豪圈的需求,完全超出预期。”
“太棒了。”李凡站在他的办公桌前,语气平静,却掩饰不住眼中的欣慰,“但别让他们觉得我们只服务富豪。”
“李总的意思是?”苏雅馨有些不解。
“推出分层服务方案,”李凡轻敲桌面,条理分明地说道。
“除了高端的轨道卫星和安置舱,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经济型服务,比如联名的轨道纪念墙、太空抛撒仪式等等,让更多人能参与进来。”
“好主意!”苏雅馨眼前一亮,连忙记下。
然而,市场的热烈反响,伴随着两极化的舆论。
有人盛赞星联的创新,也有人对“商业化死亡”提出尖锐批评。
某知名财经媒体发表评论:“星联是否已经走得太远?当死亡被打造成一项昂贵的太空服务时,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科技商业化的边界?”
这一评论,迅速引发了更大范围的讨论,网络上质疑与赞美的声音此起彼伏。
面对这些声音,星联没有选择沉默。
在一次采访中,李凡亲自回应了外界的质疑。
“太空是人类的未来,而死亡并不意味着结束。‘星途永恒计划’并非将死亡商品化,而是为人类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他语气坚定:“对那些批评的人,我只想说:探索太空不仅是活人的梦想,也是逝者的归宿。我们只是在用科技的方式,帮助他们实现了人类对宇宙星辰的渴望。”
李凡的这番话,被广泛传播,迅速平息了一部分舆论,同时让更多人开始重新思考生命与宇宙的关系。
几周后,“星途永恒计划”的首批订单正式落地。
发射当天,一颗轨道纪念卫星顺利升空,搭载着数十位逝者的骨灰,开始在地球轨道上运行。
站在发射台旁的李凡,抬头望着升空的火箭,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项商业成就,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承诺。
发射结束后,一位中东客户代表紧握着他的手,眼含热泪:“李总,谢谢你们,让我的父亲在离开后,还能实现他的太空梦。这对我们家族来说,意义非凡。”
李凡点点头,轻声说道:“我们只是尽力去做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星辰很远,但梦想从不遥远。”
远处,夜空繁星点点,那颗新升空的卫星正默默闪烁,仿佛在回应着无数人的向往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