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汉]穿成武帝家的崽> 71、第 71 章

71、第 71 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071
    元狩六年,二月底。
    二皇子、三皇子和四皇子就陆陆续续地前往各自的封地就国了,当二皇子跋山涉水地来到自己的封地时,看到这里有别于长安的落后和贫瘠之后,悔意就像是潮水一般瞬间朝他涌来,直至将他淹没。
    从刘彻那里得知他和三皇子都被盗铸者算计的时候,二皇子虽然后悔,但是后悔的原因却是因为他的不谨慎。
    二皇子觉得但凡他谨慎一点的话,就不会被盗铸者们察觉到他的心思,更不会利用他的心思算计到他。
    是的,那个时候的二皇子只是后悔自己不够谨慎而已,并不是后悔自己生出了那么大的野心。
    可是直到来到自己的封地,亲眼目睹自己究竟失去了什么之后二皇子才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肠子都悔青了”。
    *......
    原本他就算没能当上储君,他也可以被封为齐王,得到居天下肥沃之地的齐地,继续过上富贵奢靡的生活。
    但是因为他的贪念和野心,葬送了他阿娘原本帮他谋划到的一切。
    二皇子一直都知道自己的阿娘王夫人很得宠,要不然刘彻也不会早在数年前就跟王夫人谈论过他就国的事情,还询问过王夫人想让他去哪儿就国。
    王夫人当时一口就直接点名了洛阳??她想让自己的儿子去洛阳就国??但是刘彻一口就拒绝了,一来是因为洛阳本就是天下要冲之地,是大汉的大都城,汉朝以来没有皇子能够在洛阳封王的,二来则是因为洛阳既有武库,又有粮仓,这两样东西
    都是造反必备的玩意儿。
    所以王夫人敢要,刘彻还真的不敢给。
    不过王夫人到底是自己的宠妃,而二皇子又到底是自己疼爱的儿子,所以刘彻选择了关东境内最大的齐国作为二皇子的封地。
    可以说只要二皇子安安分分健健康康的话,那么他这辈子光是靠躺平就可以躺赢这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了。
    毕竟就连皇帝都得日理万机,但是封地上的诸侯王却不必。
    王夫人并不是一个没有头脑只有美貌的笨蛋美人,因为依照刘彻的性子,他不大可能喜欢傻白甜,所以王夫人当日的“狮子大开口”或许并不是真的源于贪心和妄念,而是谋划以及试探。
    而刘彻的一口拒绝就让王夫人明白他的意思了??他宠爱二皇子,但是二皇子始终越不过太子殿下。
    也是,如果刘彻对刘据不满的话,那么就不会封他为储君了,如果刘彻属意二皇子的话,那么他大可以走上汉景帝的老路子??废太子后再重新册立新太子。
    但是王夫人能够领悟得了刘彻的意思,二皇子却领悟不了,或者说刘彻对他的宠爱已经蒙蔽了他的双眼,助长了他心中的野望。
    直到离开长安前,二皇子才从刘彻的口中得知原来他所得知的“刘彻是因为刘据有卫青这位大将军才会在他和刘据之中选择立刘据为储君”这件事只是当年后宫的嫔妃们为了挑起卫子夫和王夫人之间的斗争而散播的谣言。
    当年王夫人盛宠至极,早就让后宫的不少嫔妃看不过眼了,欲除之而后快,然而她们看不过眼又争不赢王夫人,更别提除了她,于是只能够散播这样的谣言,企图激起卫子夫的愤怒,让她对付王夫人。
    然而卫子夫又不傻,怎么可能会轻易就上当?那时候她已经当上了皇后,膝下唯一的儿子被立为太子,而她又刚刚诞下小女儿没多久,不说是人生赢家,也足以笑傲整个后宫的女人了。
    所以卫子夫根本没有被激怒,也没有想要对王夫人动手,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数年后有人把这个谣言当真了,而这个人竟然是二皇子。
    刘彻也没有想到,因为他以为这样的谣言也就能骗骗三皇子和四皇子,结果没想到三皇子都没有相信,二皇子反倒是当真了。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二皇子本来就对储君之位起了觊觎之心,所以才会不管是否合理,就盲目地相信这个谣言。
    真相是什么样的,大概只有二皇子自己清楚了,但是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当二皇子真切地意识到自己将会在这一片贫瘠而荒凉的土地上过完自己的这一生之后,他终于流下了悔恨的眼泪。
    然而这一切都跟远在长安的小九没有任何的关系了,虽然小九和二皇子、三皇子是兄妹,但是鉴于小姑娘不是在长安长大的,再加上三人又只是同父异母的兄妹而已,所以得知二皇子和三皇子利用和算计自己的事情后,小九没什么伤心的,得
    知他们连同四皇子一块离开长安到各自的封地去就国后,她没有什么不舍。
    真正让小姑娘感到不舍的是即将出征的霍去病,不过小九记得历史上的霍去病是在元狩六年出征前去世的,而现在已经到了要出征的日子了,但是霍去病仍然生龙活虎的,没有半点不舒服的迹象,所以………………
    她阿兄逃过了他的死劫了?
    不止小九有这样的猜测,刘彻他们也一样,但是因为小姑娘实在是没有办法确定霍去病原本的具体死期,只知道是在元狩六年的三月之后到十二月之前这段时间,所以即便霍去病已经带兵出征了,刘彻他们也仍然提着一颗心。
    不过再怎么担心霍去病,日子也总是要过的,毕竟他们总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不做,剩下的大半年时间光靠担心霍去病度过。
    好在很快地就发生了一件事,把小九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去了??
    是卫伉他们的民间打黑小分队终于开张了!
    事情是这样的,卫伉他们自从听从小九的建(鼓)议(动)建立了一支民间打黑小分队之后,就想出了不少的办法想要帮有需要的人伸张正义。
    但是他们有这个心却不一定能够把事情办成,毕竟在新年之前,知道陶大一案和陶灵雨上书救父的人并不算多,更别提刘彻设立的登闻鼓了。
    直到新年之后,太乐丞带着乐府的人编排的小品以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的速度传播开来之后,知情的老百姓才渐渐多了起来。
    不过小品归小品,现实归现实,更何况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在经历了官吏的欺压和威胁之后,仍然有胆子去上书,去状告、去击鼓鸣冤的。
    所以一开始,卫伉他们迟迟都没有机会对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直到昨日??
    卫伉和张贺当街救下了一个险些被人杀死的受害者!
    “幸好当时有张贺在。”卫伉跟小九他们说起这件事的时候,还带着几分后怕和庆幸,他说,“要不是他敏锐的话,我还没有注意到小巷里边有动静。
    小九他们闻言,下意识地看了张贺一眼,后者笑道:“说起来也有殿下的一份功劳。”
    “啊?我吗?”小九左右看了一眼,她亲阿兄刘据并没有在这里,所以这会儿能被张贺用“殿下”这两个字来称呼的也就只有自己了,但是......
    “我能有什么功劳?”
    “我也是去年从舍弟口中得知殿下你是如何发现他一事中得到的经验。”张贺说,“换做是以前的话,我或许也不会当一回事儿,或者单纯以为自己听错了。
    “但是自从舍弟险些被拐,却因为殿下你的细心和好心逃过一劫后,每次我在外面经过一些小巷的时候如果听到有一些不寻常的动静,我都会去查看一番。”
    “如果只是个乌龙,或者是我听错了那么固然是最好了,但是如果真的有人在行不义之事的话,那么我说不定能够救人一命。”
    在此之前卫伉只当张贺昨日不放心地去查看是因为他性子谨慎罢了,但是现在听他这么一说,卫伉才知道原来张贺是从张安世的事情中得到了启迪,同时还受到了小九的影响?
    卫伉笑着对小九道:“照他这么说的话,那么这里面确实有小九你的一份功劳。”
    小九闻言,默默地瞅了卫伉一眼,然后道:“张贺阿兄好意思说我都不好意思认,大兄你倒好,先替我领了这份功劳了?”
    其他人听到这话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卫不疑更是往小九身上揽功劳:“小九你忘了?要不是因为你提议的话,我们也不会想到组建这样一支队伍,如果我们没有聚在一起的话,阿兄和张贺阿兄昨日又怎么会在那么紧要关头把人给救了?“
    “我算是听明白啦,大兄二兄你们就是非得给我分点功劳呗?”小九说,“那也不是不行,赶紧接着往下说,我扒拉扒拉说不定还能往自己身上扒拉一点功劳。”
    “哈哈哈哈……………”
    小九的话不仅逗笑了卫伉他们,就连跟着小姑娘一块来的陶灵雨也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
    从前在她的印象中,权贵要么是高高在上不可高攀,要么是嚣张跋扈不可得罪,但是自从得到了小九他们的拯救之后,她才发现权贵里面也有心地善良的好心人。
    虽然得到小九的帮助后避免了家破人亡的陶灵雨早就知道了小姑娘是个非常好非常好的好人,但是她没想到小姑娘小小年纪却也不是第一次救人了,更没有想到卫伉他们组建这一支民间打黑小分队竟然是出自小九的建议。
    陶灵雨笑完之后忍不住低头看一眼自己面前的小九的背影,她早就知道她是好人了,但是没想到她比她想象的还要好。
    陶灵雨从来不会因为小九有对付孙蛮的本事,或者小九是大汉的公主而削弱了她对她的感激,因为和她一样有本事或者有身份地位的人也不一定会对她伸出援手。
    所以得知了小九去年也救过张贺的弟弟后,即便知道小姑娘当时身边带着一只叫“小黄”的大老虎,也知道当时出手教训那两个拐子的是那只大老虎,陶灵雨依然觉得小姑娘很了不起。
    因为她相信即便当时没有那只大老虎在,即便小姑娘并没有身怀神力,但是如果她真的路见不平的话,她也一样会出手相救的。
    并不知道陶灵雨对自己的崇拜之情蹭蹭往上涨的小九就听着卫伉他们继续往下说:“说起来当时我们也没有多想,只当对方是因为私人恩怨而寻仇而已,毕竟这种事情并不少见。”
    大汉嘛,侠义之风盛行,复仇之风也盛行,之后到了东汉更是上至皇亲贵族,下至民间百姓都以为亲人复仇为荣。
    “但是当时我们也不确定,怕对方只是单纯在行不法之事,所以就打算先把人救下来,弄清楚了再说了。”
    真的是事出有因的话,嗯......他们也不是非得要见义勇为的。
    “结果没想到救下来之后才发现双方确实是有恩怨,但是对方根本不是来寻仇,而是来杀人灭口的!”卫伉说到这里,眼睛都亮了,“原来被追杀的人是得知了陛下建立了登闻鼓,有冤情要诉才特意孤身一人前往长安来击鼓鸣冤的,但是没想到走
    漏了风声,那狗官就派人来追杀申冤者。
    “原本他们是想着在长安城外解决的,这样杀了人把尸体一,那就除了他们之外只有天知地知了,但是他们没想到申冤者那么谨慎,一路上边赶边躲,还真的让他顺利抵达了长安。”
    “狗官的人见势不妙,生怕他真的击鼓鸣冤了,就把心一横,直接当街人,打算先杀人灭口再说。”
    “也是他们多少还心存顾虑,不敢真的把事情闹大,否则的话他们要是真的当街杀人,那我和张贺就算当时在场只怕也来不及了。”
    李禹听完感叹道:“那还真的是庆幸啊,不然那位申冤者抱着破釜沉舟的心上京击鼓鸣冤,结果却死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他心里头该有多遗憾啊。”
    张贺问:“你们知道这位申冤者是从哪里来的吗?”
    大家都摇头,然后就听到张贺说,“他是从投?县而来的。”
    投?县?
    小姑娘下意识地问了一句:“那是哪儿?”
    张贺一说,她才知道那是后世的铜川。
    “那看来各地的官员并没有吃干饭。”卫不疑道,“他们还真照着陛下的吩咐跟当地的百姓宣扬了登闻鼓的存在?”
    “二弟,那你错了。”卫伉道,“别的事情他们都不一定宣扬到位,更何况是这种有可能危及到他们自身的东西?”
    李禹好奇问道:“这么说的话,那个申冤者是从何处得知登闻鼓的存在的?”
    卫伉和张贺两人一听,笑着看向了小九。
    小姑娘:“………………???“
    又看她做什么?
    “嗯?难道又有我的功劳?”
    “对,就是有你的功劳。”
    原本只是随口一说的小九:“...??????“
    卫不疑迫不及待地问道:“阿兄你们快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虽然没有他的功劳,但是他阿兄和妹妹都有功劳那也是好事啊。
    “这就得多亏了小九之前让乐府的人到民间巡演的小品了。嗯,“巡演”一词他们还是听小九说的,“因为实在是过于有趣和受欢迎,所以就让一些从各地来长安行商的人见到了赚钱的机会,他们回去之后也照葫芦画瓢。”
    “结果你们猜怎么着?申冤者虽然没有看过这个小品,但是却意外从别人的口中知道了陶女上书救父的故事,还知道了陛下建立了登闻鼓,所以这才长途跋涉来到了长安伸冤了。”
    小九听完都愣住了:“啊?还真让我又扒拉到一点功劳了?”
    卫伉他们都被逗笑了:“没错,这往里面扒拉扒拉,还真的给你扒拉出一点功劳来了。”
    张贺道:“昨日我们听说这件事的时候都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
    “我们现在听你们这么说,也觉得不可思议。”卫不疑道,“感觉就像是连老天爷都看不过眼,所以才会在冥冥之中做了安排。”
    如果没有小九的灵机一动,如果没有一个善于发现商机的行商之人,那么申冤者或许一辈子都不知道有登闻鼓的出现,也不会受到上书救父的陶女的激励继而上京伸冤。
    原本打黑小分队迟迟都没有开张,已经让卫伉他们有些泄气了,但是成功救下了从设?县远道而来的申冤者后,他们每个人都像是被打了一剂强心针一样,让他们备受鼓舞。
    陶灵雨跟着小九离开的时候,她忍不住问道:“殿下,你说那些狗官的胆子怎么能那么大呢?追到长安了竟然还想着杀人灭口。”
    小九反问了一句:“你知道我爹为什么要进行币制改革吗?”
    已经在小九的帮助下跟着老师学习过一段时间的陶灵雨已经听得懂何为“币制改革”了,她想了想,然后道:“是因为民间的假/币太多了吗?”
    “这是一方面。”小九说,“民间假/币太多,而真钱全都在那些富商巨贾的手中,长此以往这大汉的江山究竟是姓刘还是姓钱的不好说。”
    “另一方面,我爹也是想将汉高祖下放到各个地方的铸币权重新拿回到自己手里,可是我爹都进行了五次改革了,民间的盗铸者既然是层出不穷,这是为什么?”
    “敢跟一国之君争权,这是不要命了吗?”
    如果换做是以往的话,陶灵雨可能会直接问“是啊,这是为什么?难道他们都不要命了吗”,但是现在她会先自己思考一番,然后才问:“是因为他们舍不得私铸货币所得到的利益吗?”
    “没错。”小九点点头道,“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任何一件事只要利益足够大,那么就足以让人对它趋之若鹜。”
    “私铸货币如此,杀人灭口亦是如此。”
    陶灵雨听明白了,她说:“那难怪陛下要用酷吏打击盗铸者了。”
    虽然王温舒险些害得他们家破人亡,但是陶灵雨并没有偏执地认为所有的酷吏都是坏的,或者说并没有因此而否认酷吏存在的价值。
    小九听懂了陶灵雨的话,当即夸她道:“在这件事情上面,你比我要透彻得多了。”
    没遇到事的时候还好,遇到事了她就容易意气用事,对人对事都没有办法太客观。
    陶灵雨被小九夸得眼睛都亮了,明明嘴上说着“殿下你谬了”,但是脸上的笑意是怎么也掩饰不住。
    “谬赞啥呀,我有一说一。”小九说,“大大方方的嗷。”
    陶灵雨被小姑娘突如其来的一口大碴子味的辽东话给逗笑了,她冲着小九点点头,然后道:“说起来我能有今天,多亏了殿下,要不是你当日见义勇为,事后还给我请了先生,我也不能有今天。”
    “也是你自个儿争气。”小九说,“当时你不知道我的身份都敢上书救父了,而且为了帮助更多的人甚至都不惧流言蜚语。”
    “说起来你也是有些可惜了。”小姑娘也是给陶灵雨请了先生之后,才从先生那儿得知陶灵雨的学习能力很强,而且为人用功,虽然没到能举一反三的地步,但是确实是个好苗子。
    “好在现在开始学习也不算晚。”小九想了想,然后道,“不过你现在十五了,你有什么打算?”
    小姑娘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大汉有一项规定,那就是女子在十五岁时还没有嫁人的话,那就是得罚款的,三十岁还没有嫁的话更要罚五倍。
    这么规定自然是因为大汉的人口少了,为了推动生产力,只能鼓励民间早婚早育,这会儿人们的口号可是“早有多生,才能幸福一生”。
    “我跟我爹娘商量好了,决定先不着急着嫁人。”陶灵雨笑着道,“我现在在殿下身边当差,每个月都有薪俸,给官府的那笔罚钱,我可以自己交。”
    “我爹娘也舍不得委屈我,也就答应了。”
    “挺好的。”小九没办法反对那条规定,因为在这件事情上面,国家对男女都是一视同仁的??男的不娶妻也得罚钱,而且这条规定的目的确实是为了鼓励生育,增长国家人口,而不是为了从百姓的口袋里掏钱。
    但是陶灵雨能够凭自己的本事决定自己什么时候嫁人,小姑娘确实觉得挺好的,一方面她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自主权,而另一方面??
    十五岁嫁人也有点早了哈。
    小九正琢磨着要怎么给她爹提点小建议,结果刚回宫就听说出使西域的张骞一行人带着乌孙等国的使者返抵长安了。
    小姑娘一听,眼睛骤亮??
    她想要的棉花是不是有指望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戚家军演义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穿越大明,我要逆天改命 花哨 不死帝尊 你要离婚去找白月光,发现我是神医后悔什么 被逐出宗门后,美人师尊跪求我原谅 武道封神,观摩即可加点! 我是乡镇公务员 陈情魔道:当魏无羡觉醒神尊记忆 兽世万人迷:娇软美人多子多福 我踩死条虫子,你说我屠了条龙? 武神至尊叶风叶紫灵 盗墓:截胡尹心月,打造长生家族 我自九天来 特工:从小特务到军统大老板 迟来深情比草贱,我死后你哭啥 2024年行情 从娘胎开始入道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