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相较于曹操劫营烧乌巢,文聘这次劫营的杀伤力和破坏力其实是很小的。
虽然陈武被甘宁射杀且宋谦、徐盛、潘璋丧胆,但吴兵的死伤不多也没能烧毁孙权的中军大帐。
仅有八百人,这人力始终是不够的。
好在。
诸葛亮提前预料到了这八百人可能达到的战果。
为了弥补杀伤力和破坏力的不足,诸葛亮在众将士出城前特意编了这句“满营野兽尽低头,生子莫生孙仲谋!”。
军未战,先言胜。
不仅嘲讽吴军将士都是一群只配低头无能狂吠的野兽,还嘲讽孙权无能不配当人子。
诸葛亮的笃信打消了众将士对以寡敌众的不自信,极大的助长了众将士的士气。
而在成功劫营且安然撤回城中后,众将士的士气再次攀升。
五千对两万,是以寡敌众?
不!
五千对两万,是优势在我!
“痛快!我就没打过这么痛快的仗!”甘宁的呼声最高。
昔年在益州反刘璋的时候,甘宁被赵韪击败,跟个丧家犬似的逃到荆州。
是甘宁武勇不如赵韪吗?
不。
是甘宁在用兵上被碾压。
虽然武勇过人,但甘宁最初也只是水寇。
在江上能横行,终究上不了台面。
开始读书后又学的是诸子,从计掾升迁为郡丞,未曾真正如诸葛亮、庞统一般钻研兵法韬略。
可有了诸葛亮这个外置大脑就不一样了。
初战就射杀了孙权的大将陈武!
陈武是谁?
以武为督,所向无前。
颇受孙策和孙权器重。
要是正面对阵,甘宁压根没任何的机会射杀陈武!
可偏偏。
陈武死了!
窝囊的死在了夜袭中。
时也!命也!
真要论功:甘宁射杀陈武的战功,诸葛亮得分一半!
文聘、霍峻和苏飞这三人,一个荆州大将,一个校尉,一个都督,都是在荆州带兵多年的骁将。
此刻看向诸葛亮的眼神也不一样了。
虽然诸葛亮有卧龙的盛名,但文聘、霍峻和苏飞都是靠硬仗扬名的,对诸葛亮这类儒生自然有天然的轻视。
认为儒生虽然读兵书,但只是纸上谈兵。
正常而言,文聘等人的想法是没问题的。
大部分的儒生虽然读了兵书但都只是学了个皮毛,压根不懂真正战场应该如何理论跟实践结合。
可这儒生中,也是有怪胎的。
往前二十年,有大汉儒将卢植。
往前十年,亦有乱武儒生贾诩。
纸上谈兵?
那是学得不够活!
“诸葛军师妙计,佩服!”文聘向诸葛亮郑重一礼。
这次劫营,不仅让孙权惊惶,还会让城内士气大增。
哪怕明日孙权含怒来攻城,城内的士卒也会打心底鄙夷。
就这本事,也想破城?
霍峻、甘宁、苏飞,以及魏延、傅肜、邓芝、宗预这四个“农夫”,也纷纷向诸葛亮郑重行礼,以表敬意。
诸葛亮内心高兴表面淡然:“众将士辛苦了,我已经令人准备好了热水和饭菜。”
“诸位可去池中梳洗,饱餐一顿,再睡个好觉。”
“我料明日孙权定会盛怒而来,攻城雪耻。”
众将更惊。
诸葛亮竟然是完全按照今夜劫营必定成功来准备的!
更料到了孙权明日的想法。
如此神算,令人惊叹。
“有劳诸葛军师了。”
众将纷纷抱拳,各引猛卒去梳洗吃喝。
虽然有战损,但战场就是这样:来不及为战死的同袍哀悼,只有养足了精气神活下来,才有资格在战后缅怀同袍。
相对于偃月城内的欢声笑语和高昂士气,孙权营中死气沉沉,仿若寒雾萦绕,令人忍不住双腿发抖。
中军大帐被奇袭,孙权差点命丧中军。
这不仅是孙权的耻辱,还是众将的耻辱。
也是庆幸。
孙权没死!
孙权要是死了,江东众将都成笑话了。
今后谁再提吴侯麾下,估计都会被嘲讽一句:哦,你说的是那个父将死于乱箭、兄长死于刺客、两万人打五千人被斩首在中军大帐的吴侯孙权?
孙权看着低头的众将,咬牙切齿:“明日攻城!有敢言退者,立斩!”
众将不敢反驳,尽皆低头离去。
孙权一脚踢翻了眼前的桌子,拔剑斩断:“文聘狗贼,明日就让你知道,孤的厉害!”
翌日。
孙权引大军攻城。
似乎是为了报复昨夜被劫营的仇以及陈武被射杀的仇,孙权在诸营中挑选了善射箭手百人,组成了“神箭军”。
神箭军专司瞄准城头小尉。
倒也让孙权占了几分便宜。
见不断有小尉被射杀,文聘当机立断,给每个小尉都配备了铁面。
如此一日。
孙权含恨退兵。
翌日。
孙权又在城南堆起土山,想要居高临下的攻城。
文聘见状,急征用木石将城墙加高加固。
孙权的土山高七尺,文聘的城墙就高一丈,又多准备战具应对。
眼见劳心劳力堆砌的土山没了用处,孙权气急败坏,派宋谦在城下大呼:“纵使你把楼架到天上,我也会穿过城去捉拿你。”
文聘理也不理孙权,让甘宁给了宋谦一箭。
宋谦见识过甘宁的箭术,眼瞅见甘宁挽弓,直接一个赖驴打滚的跑了,惹得城头狂笑不已。
孙权心中更气。
本想着三日破偃月城,结果别说破城了,反而是攻城接连失利。
见孙权气恼,韩当小声提议:“吴侯,不如召公瑾来此。”
孙权瞪了一眼韩当,语气不乐:“公瑾要在柴桑提防刘标,岂能轻易来偃月城?”
“没了公瑾,我就拿不下偃月城了吗?”
韩当刚要反驳,被程普拉了一把,又将到了喉咙边的话给咽了回去。
孙权再次下令,一面令韩当、黄盖等将昼夜强攻偃月城,一面令董袭、宋谦等在城南挖十条地道。
诸葛亮见攻势猛烈,提醒文聘“偃月城尚未挖掘护城河,谨防地道。”
文聘醒悟。
一面派傅肜沿城挖堑来截击地道,一面又在堑外贮积柴火,备足风箱,且下令:若有敌蛰伏地道,即鼓风以烟火灼烧。
宋谦为了戴罪立功,主动请命走地道潜入城中。
孙权同意了宋谦的请命,依旧令韩当、黄盖等昼夜攻城掩护宋谦。
宋谦虽然骁勇胆大,但运气不太好。
地道的口子正好被傅肜撞见。
傅肜见是宋谦,不由大笑:“原来是你,活该你是我的战功啊!”
劫营的时候让宋谦跑了,傅肜深以为憾。
没想到奉令来沿城挖堑截击地道,竟然又遇到了宋谦。
见城内有准备,宋谦大惊失色,急急要退。
只是这地道中都是吴兵,又岂是说退就能退的?
柴火一燃,风箱一起,烟火直接往地道冲。
可怜宋谦和地道中的吴兵,全都被烟火熏死。
傅肜割下宋谦的脑袋,登上城楼大喝:“孙权小儿,你的大将又被你害死了!”
“用地道攻城,亏你想得出来,哈哈哈!”
肆无忌惮的嘲讽声,让攻城的韩当、黄盖等皆是惊惧。
地道被识破,再攻城也没了用处。
伴随鸣金声,韩当、黄盖等人拖着疲惫的身子退了兵。
得知宋谦被杀,地道中的吴兵也大半被熏死,孙权的脸色变得更难看了。
一日破夏口,何其的张狂!
不曾想打个偃月城,先死陈武,再死宋谦!
这可都是孙策留给孙权的绝对亲信,不会背叛不会私藏部曲阳奉阴违的那种!
死一个,就少一个!
见众将士气低迷。
孙权大笑安慰:“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孤还未输!”
“孤这几日仔细查看了偃月城的的内外水道,那黄祖开凿了渠道引江水入城。”
“只要让江水改道,就可以切断城内水源。”
“传孤令,暂时休战,都给孤去挖渠改道!”
“哼,没了水,孤看文聘如何守城!”
只是这挖渠改道跟挖地道不同,隐蔽性太差。
这边一挖渠,流入城内的水就变得浑浊了。
文聘久在江夏,很快就觉察到了端倪,不由脸色一变:“不好,孙权狗贼,要挖渠改道,断城内水源!”
人不吃饭可以饿七天,不喝水三天就得脱水变废柴。
文聘连忙找到诸葛亮,让诸葛亮发动城内百姓挖凿水井。
相对于北方,南方多河流,对水井的需求相对较少。
毕竟南方河流密布,很多时候都是直接取用河水,不会去挖太多的井。
此刻不同。
孙权一旦断了水源,城内的井水是满足不了五千大军和城内百姓的需求的。
不得不说。
孙权这一招还是挺狠的。
若是换个不够谨慎的守城大将,没准就疏忽了。
诸葛亮也知道军务紧迫,当即号召了城内的百姓寻找适合挖井的地方,大量挖凿水井。
如此围了五六日。
孙权见城内的将士并无缺水的迹象,心知这个手段又被识破了。
恼怒下。
孙权又令人伐木打造攻城车。
攻城车上大的大圆木,以粗暴直接的方式冲撞城墙,每冲撞一次都能让城墙颤抖。
若真让攻城车一直冲撞,这城墙也得被桩塌。
文聘安排了大量的弓箭手去射推攻城车的军士,孙权又派了大量的盾牌手掩护。
诸葛亮闻言,只是哂笑了一声,号召城内百姓捐出破旧衣物,缝布为缦,直接往城头悬挂。
布缦遮挡吴兵的视野,随风飘动的布缦又扰乱了攻城车的节奏,间接抵消了攻城车的冲击力。
孙权想点火烧布焚楼,不曾想这些布缦竟然还能往城头上拉。
冲城车来就降布,火把一来就升布。
气得孙权抓狂不已。
这些攻城的招式,一部分是孙坚留下来的,一部分是昔日孙策这些年征战琢磨出来的。
属于家传!
孙权敢留周瑜在柴桑,又亲自来攻城,也是自恃“熟读兵法”“有家传兵法”。
不曾想。
竟然被如此轻易的就破解了!
来来回回攻了半个月,战绩最好的竟然是攻城的第一天!
孙权技穷。
众将又向孙权诉苦,军中士卒太疲惫。
无奈下。
孙权只能高挂免战牌,召回众将士。
为了避免又被文聘奇袭中军,孙权这次学乖了,让诸营都护卫在中军大帐的外围。
文聘若想奇袭,就必须先穿过诸营!
“终于停了。”
“孙权这厮,倒也有几分本事。”
文聘见孙权不再围城,也暗暗松了一口气,又向诸葛亮拱手致谢。
“能守住偃月城,多亏有诸葛军师在。”
“若无诸葛军师调动城内百姓,我也难以破孙权诡计。”
诸葛亮摇头轻笑:“文将军切莫妄自菲薄。”
“此战让孙权顺利用计,只因偃月城的护城河尚未挖好,城内百姓又是新近依附。”
“攻城半月,徒废军力,称不上巧妙。”
“文将军还得感谢孙权,倘若孙权以四倍之兵轮番攻城,不用这些花里胡哨的巧计,我们纵是能守住,死伤也不会少。”
“哪像现在,虽然看似守得艰难,但军力死伤不多。”
“用义兄的话来讲: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只要人在,一切皆有可能。”
诸葛亮对孙权的攻城方式是很鄙夷的。
这偃月城又不是什么易守难攻的险城,不老老实实的强攻,尽想着用花里胡哨的巧计来用奇。
还天真的以为别人就不知道这些奇计。
自太公兵法问世,后又有孙子兵法、司马法、吴子兵法、尉缭子、孙膑兵法、黄石公三略等等诸家兵法。
又有各类兵书巧计的运用案例流传于世。
在读书少的眼中或许觉得这些奇计很巧妙很厉害,可在诸葛亮这等涉猎诸子百家书籍还能有独到见解的读书人而言。
孙权这是在班门弄斧。
文聘更是钦佩:“原本以为诸葛军师的卧龙只是旁人吹捧,如今看来,传言不虚啊。”
“接下来,诸葛军师准备如何做?”
“若有差遣,我必全力以赴。”
文聘准备好好借用诸葛亮这个外置大脑。
虽然文聘自己也有想法,但多个行军军师商讨对策自然也多几分获胜的机会。
诸葛亮不假思索:“孙权技穷,暂时不会来攻城了。”
“打了个半个月不退兵,孙权对偃月城是势在必得;若我料得不差,周瑜也该来了。”
文聘一凛:“周瑜跟着孙策征战多年,善于战阵,不是易与之辈,诸葛军师可有良策应对。”
人的名,树的影。
在文聘眼中,周瑜比孙权强太多了,若不是周瑜主动撤兵,巴丘也夺不回来。
诸葛亮算了算时间:“按理说,镇南将军得知黄祖兵败,也应该派遣援兵来江夏了。”
“如今过去半个月,汉沔江上应该能探得消息;文将军可趁着孙权暂时退兵,多派斥候沿江打探。”
“以寡敌众,以如今偃月城的军力和战具对付周瑜,很难。”
战争打的就是消耗。
虽然偃月城的军力消耗不多,但战具消耗极大。
尤其是箭矢。
顿了顿。
文聘又道:“倘若镇南将军的援兵没来,又当如何?”
“诸葛军师跟伏波将军是义兄弟,不如再派人去庐江求援。”
“若周瑜来了偃月城,庐江兵就可以去攻打柴桑。”
“腹背受敌的局面,即便是周瑜也难应付。”
诸葛亮摇头:“文将军,义兄是不会派兵的。”
“原本义兄就有意解斗,奈何镇南将军不愿,执意要跟孙权开战。”
文聘沉默。
刘表的抉择,文聘其实也看不明白。
能解斗为什么非得跟孙权打?
默默的偷拿好处不香吗?
非得跟孙权争一口恶气?
文聘不知道的是。
刘表现在已经不是跟孙权争口恶气的问题了。
在孙权围攻偃月城的这半个月以来,平定了赵韪叛乱的刘璋,派大将严颜入江州,攻打荆州西部。
交州张津受曹操蛊惑,联合了长沙四郡张羡旧部,攻打攸县的刘磐和黄忠。
一时之间。
除了北面的曹操尚未出兵,刘表三面皆敌!
这直接将刘表给整懵了。
曹操一面图汉中,一面跟刘标打,刚好腾出手去教训孙权,怎么忽然变成荆州三面挨打了?
而黄祖被孙权一日破夏口,兵败入偃月城的情报,也气得刘表怒火中烧。
沙羡兵败,可以辩解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孙策一份,非战之罪。
夏口兵败,还有什么理由可言?
刘表气得当场将蔡瑁痛骂了一顿,然后让蔡瑁又引了一万水陆步骑去抵挡孙权。
蔡瑁无奈。
即便再想呆在襄阳享福,蔡瑁也不得不引兵去江夏。
丢了江夏,想再夺回来就不容易了。
上次能夺回来,还是因为刘备吕布打江东,荆州当了回渔翁。
这回就没这好运了。
刘表恶了刘标,不肯去皖城“解斗”,想再当渔翁是不可能的。
不被当鹬蚌就不错了!
与此同时。
柴桑的周瑜,也接到了孙权的召令。
仔细看了孙权的信,周瑜的眼神也变得凝重:“没想到小小的偃月城,竟然如此难破?”
“吴侯虽然不似伯符善战,但所习兵法都是孙氏家传,纵然取了巧,也不是寻常人能破的。”
“这偃月城中,定有不逊色我的智士在!”
“子敬,你是留在柴桑,还是跟我一起去偃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