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季汉楚歌> 第173章 好消息:太史慈出城请降,刘吕尽得江北之地。

第173章 好消息:太史慈出城请降,刘吕尽得江北之地。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吕布眼一瞅,语气怪异:“又认了个义兄?”
    咳咳。
    刘标轻咳两声:“那倒没有。子扬兄是光武之子、阜陵王后裔,胆智不俗。”
    “昔日巢湖郑宝聚众为寇,想掳掠百姓去江东,子扬兄孤身入巢湖,单刀杀郑宝,贼众皆不敢动。足见其胆色。”
    “去年子扬兄又识破了孙策的调虎离山之计,虽然没能劝住刘勋,但也足显其智略。”
    刘晔忙道:“杀郑宝只是运气,我也没能劝止刘太守,不敢称胆智不俗。”
    吕布瞥了一眼笑眯眯的刘标,心中猜到了刘标的想法。
    虽然认的不是义兄,但刘晔是汉室后裔。
    这笑容,神似跟昔日在陈国跟刘宠攀关系时。
    “原来是孟临的同宗。”
    “宗室多俊杰,汉室再兴有望啊。”
    吕布热情的招呼刘晔。
    别看吕布表面似乎“粗犷”,这内心精得很。
    刘标存的是夺天下之心。
    待扫灭群雄后,必然是要称帝的。
    可这洛阳还有个小皇帝刘协,刘标想称帝在宗室礼法上又绕不过去。
    想在刘协没死且有后的情况下得到宗室礼法的认可,其中一条很关键:刘姓宗室的承认。
    只要有足够多的刘姓宗室承认刘标的帝位比刘协更合乎宗室礼法,刘标就能将刘协取而代之。
    洛阳的三公九卿不同意?
    曹贼余孽,有何面目妄言?
    去年。
    彭城王刘和回彭城,刘标说服吕布,让出了彭城王府。
    刘备又表奏前琅琊王刘容弟弟刘熙为新的琅琊王,征得下邳哀王刘宜的寡母遗孀同意后寻了个刘姓子过继袭爵,且又为东海王刘祗和沛王刘曜修建新府。
    虽然这些诸侯王的地位一代不如一代且军政都得让国相来管理,但依旧是名义上封国的王。
    除此外。
    诸侯王分出的支脉且没落的刘姓后裔,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优待。
    看似简单的扶持优待。
    实际上,刘标是在尝试解决推恩令打破的平衡。
    汉初的分封树藩、白马之盟、扶植外戚,构成了相对稳定的权力三角。
    后因藩王坐大,汉武帝推行了推恩令来削弱藩王的权力。
    效果明显,过犹不及。
    由于推恩令推得太狠。
    导致宗室无权,无法辅佐皇室。
    不论是藩王、外戚,还是清流、常侍,放任任何一方坐大,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秦始皇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
    能一家独大,谁愿跟你同分权力?
    彭城街上卖炊饼的都想将门店开满整条街。
    将宗室的权都往死里削,哪个宗室还会真心想着辅佐皇室?
    反正辅佐了皇室,最终都得被清算。
    傻子才辅佐!
    刘邦白马之盟那句“国以永存,施及苗裔”也就成了屁话。
    人心散了,就不好带了。
    如今。
    藩王无权、外戚无势、清流不存、常侍消亡,唯有地方豪族坐大。
    若不能制约世家豪族,即便称了帝,也只是隔鞋擦痒。
    王莽的井田制,光武帝的度田令,都因世家豪族的阻挠成了笑话。
    刘标有农术。
    虽然能借助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让这个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想让这个矛盾得到进一步的缓解,就必须将权力分散。
    不论是藩王、外戚,还是清流、常侍,只要有利于集权的,都得尝试。
    屁股决定脑袋,刘标可不想今后受制于地方豪族。
    吕布的热情让刘晔有些受宠若惊。
    跟着刘勋的时候,刘勋虽然尊重刘晔,但不会如此的热情。
    一阵好言安抚后。
    刘晔这才迈着有些晕的步伐离寨去皖城。
    “孟临,本侯方才,可有礼贤下士的风范?”吕布得意的自夸,脸上都写满了“贤婿快来夸我”。
    刘标欣然一笑:“温侯即便什么都不说,都自带三分礼贤下士的风范。”
    吕布大笑:“还是孟临说话最中听!”
    顿了顿。
    吕布又问:“刘晔去皖城,能说降太史慈吗?”
    刘标笑容依旧:“周瑜孙权渡了河,太史慈对周瑜的承诺也就完成了。”
    “昔日孙策的不杀之恩和对刘繇的发丧之义,太史慈也舍命相报了。”
    “肯开城让百姓归田务农,太史慈的内心其实也是想降的,只是降了终究对名声不好。”
    “需要有个名仕,给太史慈寻个合适的理由。”
    “这也是我让刘子扬去皖城的用意。”
    吕布点头:“原来如此。重信义的人,内心都纠结。”
    .....
    刘晔来到皖城,自报了身份。
    太史慈没有拒见,似乎早有所料:“先生来此,是来当说客的吗?我一生最终信义,若是劝我降,可以离去了。”
    “你乃淮南名仕,我不想让你面上难堪,你可回去告诉刘标,要战就战,我不惧一死。”
    刘晔不慌不忙:“都尉误会了,我并不是来劝降的。”
    太史慈眉头一蹙:“不是来劝降的,那你是来作甚的?”
    刘晔作揖一礼:“古有墨子劝战,最终让楚宋罢兵言和;刘晔不才,也想相仿墨子劝战,让皖城士民不再受刀兵之苦。”
    太史慈冷笑:“我已经颁布告示,百姓可自由出城务农,何来的刀兵之苦?”
    刘晔平静如旧:“伏波将军一日不退兵,皖城一日不得安宁。”
    “此时罢战,只因伏波将军和都尉都不想耽误了农时。”
    “农时一过,大战再起,又岂会没有刀柄之苦?”
    太史慈喝道:“我也读书,这段记载说的是楚国攻宋,墨子劝楚王罢兵;你要效仿墨子,应该去劝刘标罢兵。”
    刘晔轻笑:“都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墨子在劝楚王罢兵前,先见了公输盘,然后才见的楚王。”
    “其本意在于,若是善于攻城的公输盘认为不能破宋,楚宋的刀兵就可以免除了。”
    “都尉就如公输盘一般,骁勇善战,是平南将军信任的大将;若都尉想战,伏波将军和平南将军的战事就不可避免。”
    太史慈蹙眉:“若刘标不战,我又岂会再战?”
    刘晔拊掌:“有都尉这句话,那我就放心了。”
    “都尉没有再战之心,皖城士民终于可以迎来和平了。”
    “既如此,还请都尉率皖城将吏,迎伏波将军入城。”
    太史慈微微一愕:“我只说了不战,为何要迎伏波将军入城?你莫不是忘了,若是劝我降,可以离去了。”
    刘晔讶然:“都尉怎会还有这样的想法?为何非得执着于降?”
    “莫非平南将军孙策,不甘于当一个小小的吴侯,已经效仿袁术,僭越称帝,当了吴帝了?”
    “都尉,你莫非也背叛了大汉,甘愿当一个叛逆了?”
    “若如此,都尉置东莱的老母妻儿于何地?”
    “这可是抄家灭祖的大罪!”
    “都尉,你真的背叛了大汉了吗?”
    刘晔一阵连珠炮的反问,问得太史慈一句话也反驳不上来。
    直到刘晔话问完了,这才拍案而起:“平南将军没有称帝!我也没有背叛大汉!”
    刘晔“松了一口气”:“都尉,你早说啊,吓死我了!若你真的背叛了大汉,那我这个汉室后裔,肯定会被你砍了祭旗。”
    太史慈的胸脯起伏,显然被气得不起。
    “刘晔,你到底想说什么?”太史慈瞪着眼,双手按在桌上。
    刘晔故作疑惑:“都尉,你是大汉的都尉,伏波将军是大汉的伏波将军。”
    “如今刘太守死了,庐江无主。伏波将军来皖城主持军政,都尉身为下官,难道不应该率皖城将吏迎接上官吗?”
    “都尉以前在青州也是州府吏官,应该懂得这个规矩的。”
    “我委实不明白:都尉没有背叛大汉,伏波将军也没有背叛大汉,都尉为何会觉得这下官迎接上官,就是在降?”
    太史慈语噎。
    这怎么反驳?
    降?
    刘晔从头到尾都没提让太史慈投降,只是自称来劝战的。
    太史慈的内心,再次变得纠结。
    刘晔见状又道:“都尉,自古义士,既有小义,也有大义。”
    “小义者,一诺泰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大义者,心怀天下,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方今,世道纷乱,公理不存,国家面临崩毁的危险,黎庶面临死亡的威胁。”
    “都尉为报平南将军不杀之恩和为正礼公发丧之义,持剑追随,只是小义。”
    “若能手提三尺长剑,为大汉平定战乱,升天子之阶,留青史美名,才是大义。”
    “圣人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小义和大义不可兼得,舍小义而取大义,方为国之义士。”
    “如此,都尉在东莱的老母妻儿,也能以都尉为荣。”
    太史慈的内心,更是纠结。
    刘晔没有催促,而是静静的等待太史慈的回答。
    其实。
    是小义和大义,本身其实是没有区别的。
    小义也好,大义也罢。
    都是信义。
    刘晔耍了个奸,故意将小义和大义进行个人和国家的强行分离,最后引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让太史慈二选一。
    虽然不道德,但刘晔要的是结果。
    只要太史慈肯弃孙策投刘标,兵不血刃的解决了皖城的战祸,是否道德就不重要了。
    太史慈的内心坚持其实并不强烈。
    正如刘标猜测的一样,太史慈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
    良久。
    太史慈长叹,向刘晔一拱手:“请转告伏波将军,稍后我会引全城将吏,出城迎接。”
    刘晔大喜而起:“都尉深明大义,刘晔佩服。”
    太史慈的决定,也让皖城的将吏松了一口气。
    周瑜和孙权离开,皖城的将吏早就没了战心,只因太史慈没有下定决心,刘标也未攻城,这才保持了暂时的和谐。
    若太史慈执意要战,以皖城将吏如今的心态,必然会内讧!
    城门口。
    太史慈引将吏拱手而立。
    刘标引众将到来。
    见到太史慈。
    刘标热情向前,扶起了就要行礼的太史慈:“太史都尉深明大义,皖县士民必会感念太史都尉的恩义。”
    “这一礼,我受不起。”
    太史慈面色羞惭:“终究是负了平南将军,我已无颜面,请允许我返回东莱,陪伴家母。”
    刘标笑道:“太史都尉多虑了。”
    “你的建昌都尉尚未得到天子认可,只是平南将军临时授予,算不得正式出任。”
    “你现在本就是清白自由身,去留随意,不必向我请示。”
    “大汉以孝治天下,你离家多年,本就应该回去陪伴令堂,这也是情理之中。”
    “只是返回东莱,路途遥远,你这一个人回去,我也不放心。”
    “不如同回彭城,我再给你准备过关文书,路上就不会遇到意外。”
    “太史都尉,意下如何?”
    刘晔在一旁听得心惊。
    对刘标的认识又多了几分。
    若是器量小的听到太史慈这话,估计都有不满了。
    耗费精力就为了让你归附,你开口就要回家养母?
    刘标想的不一样。
    刘晔只是让太史慈放弃继续厮杀,想让太史慈归附,刘晔的家国大义是不够的。
    太史慈当初为什么要去助孔融?
    因为太史慈的母亲受了孔融的恩惠,要让太史慈去报恩。
    太史慈当初为什么要去助刘繇?
    因为刘繇也是东莱人,去扬州前专程去找了太史慈母亲,给太史慈留了信。
    太史慈是太史夫人教出来的,对恩义信义都极为看重。
    想让太史慈在徐州效力,就得让太史夫人来助太史慈下决定。
    即便太史慈不请求返乡,刘标也会让太史慈返乡的。
    还有什么会比太史夫人的话,更能让太史慈下定决心的?
    太史慈见刘标答应得如此爽快,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气。
    急急返回东莱,除了离家太久外,太史慈也担心留在皖城会跟孙策刀兵相见。
    本就心中有愧疚了,若还要跟孙策刀兵相见,那就真不当人子了。
    入城后。
    刘标没有去衙署设宴庆祝,而是安排人挨家挨户的安抚城内的士民,刘标也选了一条街去安抚。
    乱世什么最重要?
    民心!
    乱世的天灾人祸下,不论你是王侯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逃不过一个意外身死。
    谁能真正护住士民,谁才能在乱世中受到支持。
    一连三天。
    刘标都在安抚皖城的士民。
    安抚的同时。
    刘标专程带上了刘晔、纪灵、黄猗、袁胤和阎象五人。
    待得安抚了城内士民后,刘标才简单的设了宴。
    “孙策虽然退了,但皖县百废待兴。”
    “前年饥荒后,皖县的民户已经不足三千户,人祸无情,我等为官者应当自省。”
    “即日起,以刘晔为皖城县令、阎象为皖城县丞、纪灵为皖城县尉,袁胤为主簿、黄猗为门下贼曹。”
    “尔等五人,虽然行的县职,但要做的是郡事,等什么时候皖城民户过一万了。”
    “你们就是庐江郡的郡府官吏。”
    “皖口我会暂时留下张辽相助,待皖县稳定,张辽会将战船带回寿春。”
    “你们五人,都曾是袁术的故吏,对淮南的情况也很熟悉。”
    “我只有一个要求:民以食为天,农为事之重。任何事都不能比种地更重要,谁要是敢耽误种地,不用请示,直接砍了种进地里。”
    五人皆是心中一凛。
    刘标的语气虽然淡,但没人会质疑刘标的决心。
    “谨遵伏兵将军之命!”
    刘标这样交代,就意味着要离开皖城了。
    周瑜和孙权跑了,沙羡的刘表也不敢染指庐江。
    刘标自然没有再待在皖城的必要。
    早在入城的时候,吕布和庞统就引了主力返回彭城了。
    相对于南部的孙策,不论是刘标还是吕布庞统,更在意的是北面的曹操和袁绍。
    不继续将孙策打死,除了要利用孙策跟刘表互相牵制外,更重要的是:时间不够!
    平江东没个几年是平不了的。
    不论是曹操还是袁绍谁赢了,都不可能给刘标几年的时间去专门平定江东。
    划江而治,是目前最稳妥的办法。
    江东虽然好,但徐州才是刘标的基本盘。
    丢了西瓜拣芝麻的事,刘标是不会干的。
    扫荡群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尤其是:徐州如今还不具备战国强秦的力量,没办法一扫六合,所向披靡。
    军国大事,以稳为主。
    而在吴郡。
    刘备守住江口,稳扎稳打。
    既不冒进,也不深入。
    反而在结交吴郡的名仕隐士。
    与其说刘备是来夺吴郡的,不如说刘备是在效仿孔子带着三千弟子周游列国一般,来周游吴郡江口诸县的。
    什么?
    不让我拜访名仕隐士?
    好好好!
    翼德,给我揍!
    朱治管不住刘备,归来的孙策同样管不住刘备。
    不少在吴郡的名仕隐士甚至主动去刘备的营寨拜访刘备!
    谁让孙策在江东管杀不管治名声太差呢?
    孙策也不是没想过去攻打刘备的营寨。
    可刘备也不是善茬。
    文有陈登、简雍、孙乾,武有张飞、陈到、夏侯博、颜虎、文豹、张豺、高狼、臧霸、孙观等。
    又有步骑万余。
    后方还有广陵的粮草渡江运来。
    只要不贪功不冒进,刘备在吴郡这根扎得就跟个万年古松似的。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无限求生:原来你是这样的小福星 天启神图 春三月 我叫宇智波斗焕,打的村民直叫唤 我与夫君天生一对 全球统考 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人潮人海 魔京斩鬼传 从影视世界学习技能 异度荒尘 天道图书馆2天命永恒 社畜逆袭:从小米开始反卷互联 华娱:这个天仙不对劲 得罪资本后,我的歌越唱越红 大德要来了! 扶摇九霄传 仙人消失之后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