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三百二十章赶鸭子上架

第三百二十章赶鸭子上架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按照宇文成业的制定的计划的完整版,大概是将天下分作六百四十军府,其中人口稠密的关中最多,有二百六十一府,也完全是要把关中作为根基。
    但目前天下还没大定,大唐所能控制的只有半个天下。
    且各地的形势诸军情况较为复杂,最后经过中枢的宰相们和将领们反复的研究探讨,最后才敲定了方案。
    大唐目前的总军力大概是五十万左右,其中关中有大军十余万,凉州、陇右、蜀中、荆州、洛阳等地诸军加起来也有十余万。
    江淮原来的十几万人加上瓦岗军、东军降兵以及水军,也有二十万。
    而这些军队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改制之后,各军分布为:关中四卫,洛阳两卫,淮南两卫,豫州一卫,荆州一卫,兖州一卫,徐州一卫。
    而除了这卫府军以外,还设置州郡兵。根据每郡的人口、面积、耕地等因素,人数也不一而足。此外,各县可募集民壮,为弓手乡兵,类似于民兵组织。
    基本上是把各州郡的控制的兵马大规模的压缩,扩大中军的规模。
    不过边地州郡,和内地州郡的也有些不同,陇右凉州以及诸多边郡除了郡兵之外,还会在想要地方设立军镇,戍堡等军事设施。一镇两千至三千人,由镇督统领。
    戍堡则看其大小,设置都尉校尉。
    一卫有上将军一人,大将军一人,卫将军两人,另有都督数人。
    其中上将军明显是荣誉头衔,而大将军也要看他具体有没有差遣,真正统管军务的就是两个卫将军。
    一卫的人数为两万五千人左右,十二卫也就是三十万人。
    一卫统辖二十五个折冲府,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等千二百人人,中等千人,下等八百人。
    每府置折冲都尉为长,左右果毅都尉各二人为副。每军府辖四至六团,团人二百人,设校尉。
    每团辖二旅,旅百人,旅设旅率。
    每旅辖二队,队五十人,队设队正。每队分为五火,火十人,置火长。
    而这些,都是根据大燕留下的户籍土地账册制定。
    除了十二卫之外,另有四府,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府。左右监门府掌诸门禁卫,左右备身府统率千牛备身等为皇帝侍从、仪卫。
    留给李元徽的编制,也就是四个卫。
    左右威卫、左右武卫。
    不过李源虽然给出了编制,但左右威卫和左右武卫大将军都是长安任命的。
    其中右威卫大将军郑果,左威卫大将军高晃,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行,左武卫大将军给李元徽自己兼任了。
    郑果和高晃,基本上算是挂名的,而八个将军都是由李元徽自己任命。
    其中,左威卫在豫州,右威卫在徐州,左右武卫在江淮。
    经过跟幕僚们的商议,李元徽也决定了各卫将军的人选。
    左威卫将军慕容三藏、黄君汉,驻地是豫州,其人马主要以瓦岗军和洛阳降兵组成。
    右威卫将军刘元庆、陈,驻地在徐州,其兵力构成主要是以刘元庆的义军和江淮徐州籍老兵构成。
    左武卫将军朱德裕、萧释之,右武卫将军常雁衡、李玄道,这两卫是把李元徽初创的十八营老兵精锐全部放进去了。
    另外新组建的三千六百具装甲骑,被单独拿出来,成一军,李元徽也打算剽窃一把,取名“背嵬军”,由罗士襄、张镇恶统率,为左右都督。
    齐王府六护军所统率的侍卫军,也有数千人。
    而张共烈、周虬等人的豪强部曲数万人,李元徽仍旧保持了他们独立成军的编制和官职,特别跟李源请了诏书,给他们搞了一堆将军号。
    没把他们划入卫府之中,一来是编制不够,二来是私人属性过重。
    另江淮十八营每营都保留了三百人的编制,设校尉统领,号“江淮健儿”,为帐下亲军,窦奉节为都督,加中护军。
    这些部队都是被排出卫府之外的,留着这些部分军队也算是李元徽培植的另外一股势力。
    打仗时候也算是战略预备队。
    此外,数千归德军将士,被李元徽大方的“送给了”三哥李玄庆。
    这数千人也算是精锐老兵了,参与过数次大战,但因为都是荆州籍,在荆州都有父母兄弟和家人,也很思念家乡。
    李元徽也就很大方的让他们去荆州都督,也就是三哥的治所所在的宛城报到了。
    手下的大批将领也因为改制再次得到了晋升。表兄窦羡君被任命为梁郡太守,好友于仲亨为陈郡太守,殷拱为陈留太守,张坚为东海太守,夏侯元弘为庐江太守,乔孝为豫章太守
    这些人除了太守之外,还担任的当地的府军都督,负责管理当地的几个军府。李元徽在他们上任之前就讲明白了,让他们重点主抓军务,政务不懂得都交给君丞。
    整个五月,李元徽都在忙于改制和迁移治所的事情。
    到了六月初,才把这些事都忙完了,刚喘口气,就有两个方向重新燃烧了战火。
    一方面是青州军出兵琅琊,驻守琅琊的太守齐彪是瓦岗旧人,因为杨氏和瓦岗联系紧密,所以也知道齐彪的底细,城中守军只有不到两千,且称不上是精锐,在内应开门的情况下,琅琊很快陷落,齐彪灰溜溜的跑到了东海。
    据他估计,青州军出兵大概在三万人左右。
    李元徽对此的应对是,传令给左威卫将军陈和刘元庆,以及徐州刺史裴敏之,集结兵力,夺回琅琊郡。
    另外上奏长安的同时,并且谢信给姐夫柴荣,让他佯装从兖州出兵,攻打青州,就算出不了兵,也得装腔作势一下。
    而另一个方向,邺城又开战了。
    刘玄机统率十八万大军,兵临邺城。
    冀州刺史赵翊再度告急。
    而长安的命令,这是让李元徽有些摸不到头脑。
    他虽然已经料到的了,二哥可能不会被老爷子放出来,毕竟战功够多了。
    应该会让三哥出关中,至洛阳统率大军,参与河北战事。
    但意外是,长安的信使飞快的从武关道一路疾驰,出南阳,直奔寿春。
    竟然是让他作为东道大行台,行军大总管,督关东诸部,解邺郡之围。
    这任命让李元徽很吃惊,“我二哥和三哥呢?”
    信使如实道:“秦王被命前往凉州,防备突厥,而晋王殿下,被禁足府中。”
    李元徽直接就蒙了,“禁足?”
    信使悄然低声道:“本来陛下在朝会上说要让晋王挂帅出征,但晋王却举荐秦王.后来晋王殿下跟陛下吵了起来,陛下发怒,这才禁足晋王,下诏令殿下您主持陕县以东诸州战事.”
    李元徽这下明白了。
    本来老爹就想搞搞平衡,让二哥和三哥在朝中,他在地方上,互相制衡,避免一家独大,谁知道三哥直接表示我支持二哥,这让老爷子怎么玩?
    二哥本来就大功在身,现在太子之位空悬,老爷子迟迟不立二哥不就是担心势大难制?
    即便是亲儿子,老爷子手里的这点权力还是不想放出去。
    让二哥去凉州,什么防备突厥不过就是个借口。
    但让他去跟老刘对峙,这老爹也真是瞧得起他了。
    不过没法子,赶鸭子上架,三哥闹了这出他老四都不能在搞事了,不然老爷子非得气炸了不可。
    想不到,这么快就要兵戎相见了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何人乱我道心 我以仙术当侦探 忽悠华娱三十年 从送子鲤鱼到天庭仙官 大明第一国舅 神魂丹帝 帝国王权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大唐:太平公主饲养指南 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 诸天模拟:从莽荒纪开始 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 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重燃青葱时代 华娱:从让子弹飞开始 被凌虐侮辱一年后,国公府悔疯了 超级帅男闯荡社会风云乍起 重生2014:我,刑侦之王 屠狗之辈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