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984章 勤政承志大夏律,九秩品学官雏形

第984章 勤政承志大夏律,九秩品学官雏形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2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夏承乾三年六月五日
    勤政殿,名如其人,自大夏开国以来,白涧确实勤政,几乎没有一日的停歇。
    特别是对于有志改变国运论的白氏而言,作为白氏家主、大夏皇帝,白涧必须要趁着国家初立,一切阻碍没有那么大的时候,将基础打牢。
    这样才能实现祖先数百年来的推测、探究。
    白氏千年学文、千年观测,期间不止一次下场亲自微操,虽有失败,但也有成功。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天下大同,美美与共,诸夏昌盛的理想。
    这期间白氏有过草创的艰难,有过安逸的销蚀,也有过极致的低谷,但这些都没有打破它的坚持。
    自北夏失败以来,白氏先贤不断在探究着如何避免国运的衰落,所带来的蛮族入侵问题。
    这一次,白涧及其子孙将秉持着历代先祖的畅想,肆意的在大夏的国土上书写属于白氏自己的篇章。
    他是一名践行者,也是一名奠基者,他不能停,也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因为他不是一个人,他背负着无数前人的希望。
    “官家,刑部尚书魏正松、大理寺卿杜泰、御史大夫傅本计、宗人府(原宗族府)宗丞白宝恒、国学博士白泽荣、太学博士宋彦明、左都督康延孝已至殿外。”
    “宣。”
    “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免礼。”
    白涧坐在御案后,头戴明黄色幞头,眼袋肿大,虽然面露倦色,但仍旧打起精神抬手让他们起身。
    “诸位都是法律大家,早在宋国时期,朕就将律法等例律交由卿等商讨、刊定,今日卿等联袂而至,可是有好消息告诉朕?”
    国学博士白泽荣今年已经六十多岁,是诸人中最年老者,也是白奕时期的旧臣,自书院时期就已经选定了律法作为自己的终生大业。
    年轻时考入松溪书院,得拜律法大家白绍春为师,精通各朝官律。
    书院结业后,得入白奕掌权时期的宣武军镇,彼时白奕还不是宋公,而是梁公。
    白泽荣得入白奕幕府,在律法名家、汴州司法参军、军府主簿公孙彦宏手下做事。
    后来白涧入主汴州,公孙彦宏病逝,白泽容升任司法参军一职,不久进入幕府,兼任记室参军,成为白涧的律法顾问。
    极致白涧由梁国公改徙宋国公,逐步建立宋国官员体系。
    白泽荣得授正五品布政使府、司法佥事,是宋国新律《宋律初行》的编撰人员之一。
    及后当初主持编撰《宋律初行》的政司田维义去世,白泽荣成为了宋国律法第一人。
    等到大夏立国,白泽荣的年纪已经很大了,白涧考虑到他身体的原因,免去了其在朝廷内的一切官爵,封商洛县侯,食邑一千三百户,任命他为国学律学博士。
    如今白泽荣已经是夏国律法界大家,刑部尚书魏正松、大理寺卿杜泰都是他的学生。
    “圣明无过于陛下,今日臣等前来,正是因为陛下吩咐的《大夏新律》草案已出,食邑特地前来请陛下定夺。”
    白泽荣说完,将一小本刊定完毕,封面以硬板纸,上书《大夏新律暂行草案》递给在一旁侍候的中常侍李达。
    李达双手接过草案,亦步亦趋来到白涧面前,恭敬的将其放在御案上。
    还没等李达走回原位,白泽荣又从御史大夫傅本计、手中接过三本奏折呈上:
    “还有这是陛下托臣等草拟的大夏官员秩品、俸禄等诸般官例,以及大夏学官草拟、大夏军职草拟等都业已完成第一阶段,特请陛下定夺。”
    等到李达将《大夏官例》《大夏学官》《大夏军品》三本小册子呈上去,白涧让人看坐,随后殿中便陷入了沉默,只有白涧一人的翻书声。
    其中《大夏官例》由天子白涧委托,定下章程、想法,宰相白展文、吏部侍郎张世良、国学博士白泽荣、太学博士仇才等人编撰。
    其根据历朝历代官制并结合现在,设想整理而成。
    主要包括了大夏官员的品级,相对应的俸禄,享受的种种优惠等,以文字形式定下来,以免出现混乱。
    官例规定,大夏官员分九品十八级,自从九品一直往上到正九品,每品以任职所在地方的市价,每年发相应数量的禄米、禄钱、禄布。
    从从九品开始,大夏最低级官员的俸禄,税收减免优惠,足以养活一个六口之家。
    而且大夏官员通常并不只有职事官的俸禄,还有散官、勋爵各有一份对应品级的俸禄。
    其中职事官可领取对应禄米、禄钱、禄布。
    散官则能领取少量禄钱,勋爵则每年有相应大量的钱粮。
    从九品开始,便可以有文散官将仕郎的俸禄可以领取。
    从五品开始,可以有文勋协正庶尹的俸禄可以领取。
    而《大夏学官》则是从宋国时期各州学县学、汴梁书院体系发展而来。
    其包括学官机构国子监,国家级学府国学、太学,地方各州县学堂,全部揉成一个体系,简称学官体系。
    编撰者有礼部尚书包子清、国学博士白泽荣、太学博士宋彦明、国子监祭酒白清远、左散骑常侍刘致等人。
    学官中有专门负责庶务的学官,也有专门负责教育的学官。
    国学、太学虽然教育方向不一样,但其中的制度却是一致的。
    二者每年各自招收生员三百名,学制三年,共有生员一千八百名,即各自有生员九百名。
    学院内设经学科、理学科、律学科、书学科、算学科、工学科等六科,每科设博士一员负责所科教育,其下有助教、典学、直讲若干名,负责辅佐博士。
    白泽荣便是国学律学科博士,仇才便是太学经学科博士,宋彦明为太学理学科博士。
    这三科是国、太两学院中人数占比最多的,约占了各自学院八成的生员。
    因此也被国学生、太学生尊称为‘上三科’。而书学科、算学科、工学科则被他们戏称为‘下三科’。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大唐:最狠太子,李二求我别杀了 大佬别宅斗了,你的尸体要散了 我是最大总裁 疯批暴君读我心,宠上凤位他超爱 遮天:开局拜入摇光圣地 大婚当天去照顾师弟,我走你哭啥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荒唐往事 无尽破限,我在高武天道酬勤 我有一个九宝莲灯 娇软恶雌要洗白,兽夫跪着求我宠 八零老太拆家重组,棒打不孝子孙! 惨死重生后,宫门上下跪求我原谅 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 历史国战:开局黄巾起义 镇世仙尊 高武,从龙爪手开始撕天裂地 绿野仙踪神医传 玄幻:我将功法,肝成道法 离婚后,她光芒万丈
验证码: 提交关闭